26歲的小伍曾是朋友們羨慕的對象。年紀輕輕的他曾擁有5個房屋租賃網點,雖然規模都不大,但盈利頗豐。然而,一年后合伙人都散了,網點相繼倒閉,小伍苦笑著說自己是“一夜回到解放前”。 回頭看自己的創業經歷,小伍說,自己犯了個大錯,就是以為有了兄弟情,企業就不需要細碎的規章制度,“我以為談錢傷感情,到最后才發現,稀里糊涂更傷感情。” 小伍說,自己以后會吃一塹長一智,也希望有志創業的年輕人不要犯同樣的錯。 近日,小伍向記者講了他的創業故事。 “三劍客”創業一年后成了路人 我是嘉興人,女朋友在寧波,大學畢業后我也來了寧波,在一家房屋租賃公司當置業顧問。這份工作給我最大的收獲有兩個,一是,我明確了自己未來的方向,我想在這一行有所作為;二是,我和兩名同事小劉、小成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我們的業績都不錯,自詡房屋租賃界的“三劍客”。 工作了兩年,我感覺進入了瓶頸,再做下去意義不大,我想出來“單飛”了,還想拉小劉和小成入伙。我把想法一說,他們都很支持。我們三個都不是本地人,又都沒成家,顧慮少,說干就干了。 我在市中心租了一間門面房,稍微收拾一下就開張了。地方不大,但勝在地段好,靠近一個大的汽車站,人流密集,經常有人來詢問有沒有合適的房子出租,加上我和小劉、小成手頭都有一些穩定的客戶源。開業三個月,我們就把房租給掙回來了。 每一單生意,我們都做得很用心,為的是留給客戶一個好印象。但我擔心,這始終是小打小鬧,不足以應對激烈的競爭。一些知名的房屋租賃機構都致力于發展網點,盡可能地網羅顧客,我想,我們也該朝這方面努力。 小劉和小成有些猶豫,他們認為,公司剛起步,還是要穩扎穩打,但我堅持自己的意見,最后,他們也同意了。我們開始物色地點、招募人馬、發起宣傳。兩個月期間,我們一共發展了4個網點。 創業的第一桶金,是我們幾個人一起湊的。之后發展網點的錢,由我出面向銀行貸了20萬元。起初,壓力確實不小,但有壓力才有動力。我們三兄弟齊心協力,硬是把網點一個個做起來了。我清楚記得,到了第九個月,我們把包袱都甩掉了,公司開始真正盈利了。每個月的利潤少說也有三五萬元。 但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我和小劉、小成之間漸漸出現了矛盾。我發現,小劉、小成總會變著法地從公司拿錢,今天要買手機,明天女朋友生日,后天朋友婚禮等。起初,他們還會跟我說一聲,慢慢地,他們連招呼也不打了,月底我翻看賬目,才察覺不對。 我覺得這不是長久之計,但又不知道怎么開口。因為公司成立到現在,我們三個人從來沒有坐下來談過賺錢了怎么分的問題。 我把小劉、小成叫過來,談起了明年的規劃。我說雖然公司目前形勢不錯,但我們不該自滿,應該努力發展更多的網點。所以,大部分盈利應該用于未來的擴張,不如我們以公司名義開個戶,買一些短期的理財產品吧,余下的平分,就當是我們三人的工資吧。小劉、小成沒有反對。 這樣一來,我們每人每月拿到手的錢大概有五六千元。我是夠花了,但小劉、小成大手大腳慣了,不到月中錢就花完了。之后,就做了一些小動作。比如,明明只有幾十元的車費,來報銷時卻拿著幾百元的車費,明明是自己和朋友吃飯,卻說成是和客戶吃飯,又要求來報銷。我不好意思直接指出他們的不是,轉而要求會計,對各類發票審核要嚴格一些。 小劉、小成斷了“財路”,非常不滿,但大家都沒有把話挑明。今年年初,他們一起找到我,說要去朋友的公司幫忙,任我怎么挽留,他們也沒有改變主意。 他們一走,把一些員工和老客戶也帶走了。后來我才知道,所謂“朋友的公司”,是我的一個競爭對手,他早盯上我了,也分別和小劉、小成碰了好幾次面,拿高薪、分紅把他們給挖走了。 很快,我的5個網點一個個倒閉,最后就只剩最初的一個了。當初的“三劍客”也只剩下逢年過節一條條空洞的群發短信。 創業路上,要激情更要“規矩” 我市一家獵頭電商平臺智囊團網負責人李貌表示,時下不少年輕人,都將自己的親友、同學視為創業的合作伙伴,而且,由于雙方關系好,也不會想到要就責任和利益的分配商量具體可行的細則,無論企業是盈利還是虧損,都容易產生這樣那樣的糾紛,最后,創業之路走不下去,朋友也失去了,對簿公堂的情況也不少見。 她提醒一些有志創業的年輕人,不要將親友、同學作為創業合伙人的首選。如果實在沒有其他更好的人選,可以將對方聘為員工,而不是股東,同時,將每個人的權責以白紙黑字的形式列明,利益分配是最為敏感的話題,更要事先說清楚。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親兄弟,明算賬”。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隨著企業逐漸上了軌道,人的想法也會改變,屆時,也會有新的矛盾產生。因此,創業者要做最大的努力,也要做最壞的心理準備
 |
|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