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純賣貨思維
點評:這是傳統品牌的傳統營銷思維在電商運作上的繼續,或者說還是以傳統的營銷思維來做電商。其實,傳統品牌在傳統渠道也是賣貨的思維,說白了賣貨的思維就是批發的思維。
要么閉門造車整一盤貨,要么跟隨抄襲大牌整一盤貨,像服裝行業就是跟在歐美流行雜志或大牌后面,然后,整個市場都好像用的是同一個設計師。這種賣貨思維就是在貨品開發之前,沒有全盤規劃,在推向市場之后根本不管銷售如何。本來做批發就是一錘子買賣,代理商把貨拿回去了,管你賣不賣的。
當用這種賣貨思維來做電商就立即凸顯了二者的沖突,電商的本質是零售,而零售講究的是品牌整體的運營能力,需要的是品牌各種資源的整合和匹配。
具體表現:
1、抄襲山寨一盤貨;2、隨便到批發市場組一盤貨;3、反正倉庫大把庫存,是最典型的想法;
思想根源:
1、根深蒂固的傳統品牌的傳統營銷思維在電商運作上的經典體現;2、賣貨思維就是批發思維;3、傳統營銷對品牌建設的缺失在電商運作上的體現。
二、無優質內容生產能力
點評:品牌是優質內容的綜合體,電商店鋪和實體店鋪一樣都是優質內容的情景化和劇場化的再現。無論是在實體店表現優異的品牌,還是在電商運作方面出類拔萃的品牌,他們無不體現這點。反之,那些死去的電商和即將死去的電商,都缺乏優質內容的生產能力。
無數死去的電商先烈無不揭示了一點,這種沒有內容生產能力的電商,他們只知道粗暴的打折促銷活動。在實體店,坐等顧客上門,在電商則完全依賴平臺的流量;這種沒有優質內容的品牌,給人的感覺大多低端、粗制濫造,沒有鮮明的品牌逼格。
具體體現:
1、根本沒有策劃創意部門;2、對網絡媒體的應用一無所知;3、只是電商平臺的寄生蟲;4、完全依賴促銷活動生存;
思想根源:
1、還是傳統營銷思維主導電商運作;2、對電商的實質缺乏有深度的理解;
三、單純KPI思維
點評:新浪微博上流傳一篇文章叫《績效主義毀了索尼》,大家知道績效即為KPI。如果說真的是績效主義毀了索尼,那么,國內無數傳統企業都毀在這個時髦的概念上。在國內,凡是時髦的概念,土豪們必然都有興趣去學去做,凡是土豪們去學去做的概念,必然會在實際執行中扭曲。很不幸,很多品牌的電商運作也就是死在這扭曲的KPI上。
這扭曲的KPI到了什么程度呢?土豪連一毛錢都要算出投入產出比,現在換了一個時髦的說法叫轉化率。如果你要是覺得在轉化率上沒有辦法說服土豪,那么就不要和土豪談任何所謂的方案。
比如,和土豪談新媒體營銷,土豪必定要說,我這條信息放出去你必須給我帶來多少轉化率。或者說,我給你多少錢,你必須給我帶來多少銷售。簡單,粗暴。
具體表現:
1、凡事必大談轉化率。2、KPI為核心,無任何試錯機會。3、策劃創意乃至任何創新都是不可能的。
思想根源:
1、想贏怕輸:就是想投點錢試一下,但絕對不要虧本,有得賺才繼續做;2、變相的管理監控,以為這樣就可以牢牢的把員工管好。
四、對新媒體缺乏認知
點評:我曾經說過,很多品牌的電商店鋪其實就是互聯網世界的一個“信息孤島”,除了依賴電商平臺自身的推廣工具之外,幾乎,這些電商店鋪是“與網隔絕”的。后來,發展到在微博、QQ群、qq空間發各種令人不厭其煩的促銷廣告。但從根本上來說,這種簡單粗暴的促銷信息的推送,對于店鋪與網絡世界的溝通,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時至今日,很多電商店鋪的“信息孤島”的狀態仍然存在,更遑論什么社交電商。也就是說,他們對于新媒體的理解仍然是一無所知:他們把在微博微信注冊個賬號就是認為是新媒體營銷,他們把復制黏貼的心靈雞湯就視為內容生產,他們把自吹自擂的軟文就是當作是品牌傳播。
具體表現:1、一窩蜂的成為微信營銷微營銷傳銷培訓的獵物;2、一窩蜂的注冊微信公眾賬號,然后不到幾個月就不知道要發什么內容了;3、還是在QQ群、qq空間、微信微博發促銷廣告;4、以為在百度投關鍵詞就是網絡營銷。
思想根源:1、還是以傳統營銷思維主導;2、對于新媒體將在品牌營銷中乃至在電商運作中的地位一無所知;3、對于新媒體營銷的運作道聽途說;
五、唯技巧技術至上
點評:現在關于電商運作的各種技巧技戰術的分析、運用、實戰的書籍可以說是汗牛充棟,微博微信上也大多是此類信息,而且這些技巧技戰術都是完全依附于淘寶天貓而來。也就是說,在很多人的眼里,淘寶天貓就意味著電商,但是還是要說,雖然淘寶天貓占據電商絕大部分的份額,但不是意味著他們就是電商的全部。
我們花了太多時間來研究淘寶天貓各種亂七八糟的規則,而且這些規則年年在變,時時在變。以至于,很多人都以為搞通搞透這些規則,電商運作就會一馬平川,什么流量轉化率都是手到擒來。
而現在,恰恰是這些精通技巧技戰術的店鋪深陷困境,可以說,技巧技戰術并沒有挽救他們。
眾所周知,店鋪之所以要苦苦研究技巧技戰術就是為了引流,就是要通過平臺給的各種推廣工具、技巧技戰術把流量導入到店鋪。當然,這些技巧技戰術可以帶來一部分流量,但絕不是全部。
我在性感營銷新浪微博上的一段話:我一直固執的認為所謂的電商運營技巧雖然對店鋪有幫助,但遠遠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整個電商池子里的水不夠而且水源有限,阿里和新浪合作就想著從微博引流過去,但似乎成效不大,現在賣家都已經患上了流量饑渴癥,靠技巧性運作帶來的那點涓涓細流根本滿足不了賣家的如饑似渴。平臺是賺錢了,但苦了賣家。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