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當前已經進入互聯網商業的時代,互聯網思維猶如一把機關槍,正在橫掃每一個行業,跨界(crossover)幾乎每天都在發生。產業融合的趨勢并非第一天發生,但互聯網思維卻讓這種趨勢變得席卷一切,而環境的變化也在倒逼人才的標準。
互聯>專業
過去幾十年屬于某些具有專業技能的人才,醫生、律師、咨詢師,專業技能只要精深,總能夠在局部的人才市場上脫穎而出,其他生產要素圍繞他們在進行布置,他們的專業是一個商業模式的中心。商業模式的邏輯是B2C,即從生產到用戶。先找到一個牛逼的咨詢師,然后圍繞他去搭建咨詢公司團隊,然后向市場推廣。市場的呼聲?用戶的訴求?不用太多關注,因為你選擇的是最牛逼的咨詢師,這個產品就是牛逼的,自然能夠實現出貨。
然而,在互聯網連接了一切生產要素之后,事情正在發生改變。擁有專業技能的人才仍然能夠獲得收益,但他們已經不是商業模式的中心。商業模式的邏輯已經變成C2B,即從用戶倒逼到生產。由于市場需求已經高度多維和個性化,必須先傾聽市場的聲音,然后去找到合適的人才來打造產品。所以,一個牛逼的咨詢師要最大程度實現自己的商業價值,要的就是自己去尋找各類資源的連接。千萬不要奢望你在一個好平臺上就會被追逐,因為這個互聯網世界中,想要尋找資源連接的牛逼咨詢師太多了。即使在一個牛逼的平臺上,不主動接觸資源,不主動和世界“互聯”,也會被淹沒。
某種程度上,這個世界,“內容為王”已經過時了,內容憑借愛德華剪刀手的“Ctrl+C”和“Ctrl+V”就可以搞定,你的成功不僅可以復制,還可以粘貼。要想脫穎而出,必須讓不同的資源與你連接,為你背書,把你變成一個hub。羅輯思維的內容好多人都沒有聽過,但好多人知道羅胖子,這就是他所謂的“魅力人格體”。所以,牛逼的咨詢師還要懂市場推廣、懂得渠道建設、用戶心理、產品的閱讀體驗……他要對用戶的終端體驗負責,因此必須是一個資源的強力聯結者,以用戶需求為中心,設計出一個用戶體驗的全過程。
未來將屬于這些資源的強力聯結者,他們不僅擁有專業的技能,還擁有與世界“互聯”的能力,他們正是多蘿西.巴頓所謂的“T型人才”。這種T型人才不是傳統的T型人才,他們不需要掌握實體層面的復合知識,而只需要具有連接資源的獨特思維和視角。
未來屬于那些能感知用戶需求,并能用無限的創新精神將資源組合為模式實現這些需求的人。其實,商業的邏輯一直沒有變化,賣面粉的總是比種糧食的獲利更多,賣面條的總比賣面粉的獲利更多,賣面條料理的又比賣面條的獲利更多……一切都是為了擠到前端,更靠近用戶。當你用創意、情懷和概念設計出面條料理,自然比種糧食的專業人獲利豐厚。新型的T型人才將會獲得最大的社會回報,成為社會的王者。
云時代的右腦崛起
T型人才在滿世界的資源中,總能發現兩個資源之間的連接密碼,并且將這些聯結實現,這種聯結的能力甚至比他的專業能力更加重要。
因為,在這個云時代的玩法已經大不一樣。過去,在商業的競爭中,你需要背下復雜的復習資料,期待上場考出好成績。而現在,你的頭上隨時都有無數朵“知識云”,隨時可以查閱,百度、谷歌只是基礎,各類的專業知識庫更是不計其數,你已經能夠在專業知識上隨時“作弊”。甚至,計算機也讓信息處理變得輕松,依靠一些“算法”,馬上可以將輸入的信息變成數據,從數據獲得決策。
是的,在這個時代,我們甚至憂慮——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算法可以如《超驗駭客》里所描述的那樣進行自動進化,人類是不是已經可以被取代?事實上,就當下的趨勢來看,被取代的是人類的左腦而非人類。
我們的大腦分為兩個半球,左半球主要負責順序組合、邏輯思考和分析判斷;右半球主要負責非線性思維、直覺判斷和綜觀全局。以大腦左右半球的差異作比喻,使我們能夠解讀現在,展望未來。上一個時代所標榜的技能,即驅動信息時代的“左腦”能力,在今天依然必不可少,但已遠遠不能滿足當前的需要。
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進化的算法)讓左腦變得懶惰,你甚至可以想象人人擁有一個外置的“最強左腦”。在中國復雜的高速路上,導航軟件為你尋找路線,規劃路線,考慮路程、堵車等等因素,直接在數據充分的情況下給一個最佳解決方案,這讓那些“玩左腦”以帶路為生的人失業。
相對的,曾經被忽視的“右腦”卻開始崛起。右腦代表的創造力、共情力、娛樂感和意義感,將越來越能決定誰會蒸蒸日上,誰將舉步維艱。對任何個人、家庭或機構而言,無論是要取得事業上的成功還是得到個人的滿足,都需要具備全新思維。換句話說,與世界互聯的能力不是要人才去推銷自己,而是要做出概念,納入資源。從某種意義上說,推銷是太低技術含量的殘暴做法,是要與其他資源進行強行聯結。但是,當你能夠與用戶共情,能夠將產品做得有愛,能夠塑造一種追求和情懷……自然有無數的資源向你涌來。這才真真正正是聯結資源的能力。
正如丹尼爾·平克(Daniel H. Pink)在《全新思維:決勝未來的6大能力》一書中所言,右腦的能力包括高概念能力和高感性能力。高概念能力包括:創造藝術美感和情感美,辨析各種模式,發現各種機會,創造令人滿意的故事,以及將看似無關的觀點組合成某種新觀點。高感性能力包括:理解他人,了解人際交往的微妙,找到自己的快樂并感染他人,以及打破常規、探尋生活的目標和意義。仔細品味,你就會發現,在這個“產品經理為王”的時代,高概念能力和高感性能力正是產品經理需要具備的核心能力。
遺憾的是,大多數人還習慣閉門造車,還迷戀左腦,卻不知道世界已經進入了右腦的時代。商業邏輯的迭代曾經讓勞動密集型業務轉移到全球第三世界國家,而現在,商業邏輯的再一次迭代又將讓知識密集型業務轉移到次要舞臺,主要舞臺上留下創意密集型業務和掌握創意的人才。正如董明珠看不懂雷軍的成功,以為只是忽悠,沒錯,有忽悠,但他更強在自己的概念設計能力。蘋果有生產嗎?沒有吧?喬布斯是忽悠嗎?不是。
維基的人人時代
面對新T型人才,企業如何與他們共舞。也許我們應該放下傳統的“管理思維”,走入“人人時代”。
以前,知識即使夠強大,也要等待資本上門包養,而現在,創意只要足夠強大,足以自己搭建一個舞臺。因為創意本身就是吸附資源的最好籌碼。這個時代,你會發現,商業模式盡管規模越來越大,但已經越來輕,越來越小。What’s app憑借50個人就可以做一個150億美元的公司,羅輯思維3個人就可以被VC圈估值1個億。他們的核心不是資本的累積,不是勞動的累積,甚至不是知識的累積,而是創意的累積。所有生產要素圍繞創意進行排列組合。擁有創意的新T型人才當然為王,當然享受最大的收益。天使和風投不止一次地說,我們投的是人。他們投的不是人,是人才,不是傳統人才,是新T型人才。
春江水暖鴨先知,一些企業家早就嗅到了風向,開始對企業進行一次變革。稻盛和夫做阿米巴,要每個業務單元都能夠被評價,張瑞敏做人單合一,要每個人都能夠被評價,火到不行的Netflix更粗暴,無邊界協作+360度評價決定績效。現在,你會發現內部市場制幾乎已經開始風靡,一種人員開始無邊界活動,自由組合,通過虛擬團隊完成任務的組織模式在開始風靡。謝家華把這個叫做合弄制holarachy,我把這個叫做云組織,當然了,最早的一個提法是維基weki。這個時代即將改變,沒有人能夠被企業包裹,享受沒有貢獻的收益,所有人都必須和世界互聯,而他們的價格將由互聯的交易者來決定。在企業內部是這樣,正如稻盛和夫和張瑞敏的實踐;在企業外部同樣是這樣,《維基經濟學》甚至說,世界是我的創意工廠。如果到了那個時候,“員工”不止來自企業內部,企業還有邊界嗎?
以前,前維基時代,企業制造一種強連接,這種連接是為了保障,那是因為個人不夠強大,需要以契約形式連接,防止有人逃離或自己被踢走,自己受到損失。而在維基時代,人人都是主角,只要你有新T型的特征。新T型人才不需要強連接,這種連接反而是負擔,阻礙了他們發現機會,變現自己的商業價值的無數可能。有意思的是,由此一來,“該有的”合作關系反而更加牢固。
這是新T型人才的時代,他們決定玩法,其他人都是配角,包括所謂的“強勢平臺”。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