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陷阱,看不見也摸不著,到你深陷其中時,才追悔莫及。這種陷阱叫知識產權。在招商過程中,這種陷阱可能使加盟者受困于無形。
掉入專利陷阱
“為什么不試試汽車遮陽板?”
兩年前,有朋友向曹溪推薦一個項目。“這是一個專利產品,而且面對的是一個空白市場,何不試試做地區代理?”
想象著未來壟斷區域市場,鈔票嘩嘩流入的畫面,曹溪心動了。但在真正行動之前,他還是認真進行了一番調查。
他去生產遮陽板的廠家考察時,廠家負責人給他看了產品的專利證書,當時他還多了個心眼,去網上查證了一下,“確實有這個專利。”
看到產品專利證書后,曹溪開始放手干了。
他預定了3種渠道鋪貨:與汽車生產廠家捆綁,委托汽車美容店、4S銷售店代銷,零售。考慮到投入成本,他最后選定了在4S店代銷。但這種渠道的不利因素是,只能先將產品放在店里代銷,賣掉之后一段時間才能回款,而且必須要和店長、銷售搞好關系。
曹溪代理的是東北市場。然而經過了1年時間的努力,他卻不得不放棄這個項目。
“投入太大,回款慢,產品供貨價格要按照進貨量梯次優惠。但最要命的還是專利糾紛。”曹感慨,由于銷售回款慢,渠道慢慢鋪開后,這個在前期看似投入不大的項目,后期占用了他越來越多的資金。“投入10萬元,有6萬元收不回來。”
雪上加霜的是,這個項目,他一直認為是獨家專利產品代理,沒想到不過1年就有了“假冒”產品,廠家之間漫長的官司開始了。
這期間,給曹造成的影響顯而易見,4S店不愿意再代銷產品。“誰知道你這產品是真是假,可能會影響到我們店的聲譽。”這是4S店當時給曹溪的回話。
其實,上述“假冒”產品并非侵權,而且同樣也是具有專利的相關產品,“這種產品仿制或者再改造很容易,就是一個過濾光學原理,經過改造后就可以申請專利。”曹溪不無遺憾地總結。
未雨綢繆不難
事實上,避免曹溪的遺憾不是太難。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魏衍亮提醒,不管是中國專利還是國外專利,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上均可以檢索,而且還能查出相關產品的所有專利及其類型。
例如上面的汽車遮陽板,登錄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進行中國專利檢索,將檢索項目選定為“摘要”,關鍵字輸入“汽車遮陽板”,搜索后的結果顯示,共有37條相關專利,其中發明專利只有5條,實用新型專利32條。
北大一位知識產權教授建議,如果發現一類產品的相關專利較多時,加盟商與專利持有廠家在簽署協議時,一定要加上一項條款,即要廠家承諾,保證所授權產品專利完全歸其所有。一旦與第三方發生專利糾紛,所有損失由廠家承擔。
摩根路易斯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專利律師胡康萍則建議,如果是中國專利,可以去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檢索;如果是國外專利最好去相應國家的專門網站上檢索,比如美國專利,要在美國專利局網站上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