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這個擁有近2000萬人口的特大型城市,年消費農產品價值達1000多億元。“三天不吃青,肚里冒火星”,上海人對吃菜的挑剔和偏執也是出了名的。蔬菜,特別是綠葉菜,對上海市民來說,如同空氣和水一樣,須臾不可離開!據統計,目前上海年蔬菜消耗量高達600萬噸!金山銀龍蔬菜,是在上海實施第二輪菜籃子工程,近郊蔬菜基地向中遠郊轉移中應運而生。十年創業路,銀龍蔬菜在不斷突破中實現了做大做強。
突破地域空間:
實現蔬菜基地戰略轉移
面臨金融危機和工業化、城市化的不斷推進,銀龍蔬菜領頭人夏金龍深感蔬菜生產面臨著嚴峻挑戰,主要表現為“四高一平”,即郊區土地租金高、勞力成本高、農資成本高、土勞比例高,然而蔬菜價格持續走平,有時會下滑。因此,要確保銀龍蔬菜周年生產、周年供應,光靠本地區5800畝基地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充分利用全國已經形成的大流通大市場格局,充分利用我國經緯度線長的優勢,實行跨省經營、基地外移戰略!2007年起,銀龍終于實現了跨省基地零的突破,到今年上半年,從東北到海南,在全國9個省市,建立了3.5萬畝蔬菜基地,形成了一年四季都有銀龍蔬菜上市的格局。現在上海銀龍內銷市場每天供應100噸以上,每天有15萬市民可吃上銀龍的蔬菜。
突破市場怪圈:
既服務上海又漂洋過海
長期以來,我國農產品市場存在著“多啦多啦,少啦少啦”的波動性怪圈,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產銷平衡機制。上海年銷售蔬菜近600萬噸,其中郊菜約占57%,雖然銀龍年Cye.com.cn上市銷售蔬菜量還不到郊菜的5%,但是夏金龍憑著他“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精神,他要用小銀龍扭轉大市場,破解蔬菜供應“多啦多啦,少啦少啦”的歷史性難題。他的公式是“上海缺菜,外省市基地進來;上海多菜,漂洋過海。”
拓展海外市場,談何容易。為了發展外貿蔬菜,銀龍蔬菜連闖了三大關:一是闖過市場需求關。為了躋身國際市場,銀龍蔬菜重點發展生菜、西蘭花、蘆筍等蔬菜品種,廣建基地,不斷滿足國外客戶的要求,目前已出口日本、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韓國、阿聯酋、新加坡等國家。二是闖過了保鮮關。銀龍蔬菜出口到加拿大需要35天,但它完全實現了保鮮。三是闖過了周年供應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