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北京10日電 “現在是中國體育轉型的最佳時機。”國家體育總局原局長袁偉民近日一再強調這個觀點。他在將于11日出版的《袁偉民與體壇風云》一書中也詳細闡述了這個看法。
袁偉民說:“中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需要金牌,而我們也已經做到了,北京奧運會已經名列金牌榜榜首,已向世界證明中國是金牌大戶,現在我們應該在保證優勢項目和抓好重點基礎項目發展的前提下,花大力氣發展群眾體育。”
袁偉民認為:“在正常情況下,奧運會我們拿40塊左右金牌,獎牌穩定在90塊左右,總數可確保在前三位,這就可以了。中國體育要贏得起,也要輸得起。靠多拿金牌證明中國人行的時代已經過去。為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多做貢獻,要大力發展群眾體育,這才是成為體育強國的根本,才是體育本質的回歸。”
袁偉民說:“衡量一個國家是不是‘體育強國’,競技體育的成績只是一個方面。即使是競技體育成績,也不能僅以金牌數衡量,更要看獎牌數的多寡,因為獎牌才是競技體育綜合實力的表現;同時還要看建立在體育人口基礎上、影響大的基礎項目和集體球類項目,如田徑、游泳、三大球等,在此方面我們與體育強國美國還相差得很遠。”
為此,袁偉民提出了衡量“體育強國”的三個標準:體育人口的多少,體育產業的強弱,體育成績的好壞。
談到即將在山東舉行的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袁偉民說,中國體育界要樹立正確、科學的政績觀,堅持“國內練兵”的宗旨,要在合乎法律和道德的基礎上展開競爭,一定要防止“唯金牌論”,避免惡性競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