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的頒布實施,是黨中央、國務院從國家戰略高度,著眼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和應對當前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財政部門將按照《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積極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努力落實并完善相關財稅政策,大力推動我國文化產業振興發展。
一、創新財政支持方式,構建文化產業融資平臺
文化產業發展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主要應通過市場籌措資金。因此,要按照市場經濟要求和公共財政理念,研究制定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和文化產業特點的財政扶持政策,轉變財政直接投資方式,積極探索通過貸款貼息、設立投資基金等方式,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文化產業,促進實現文化產業投資主體和投資渠道的多元化,利用資本市場拓寬文化產業融資渠道,構建完善的文化產業投融資體制。
設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是借鑒成熟資本市場“產業投資基金”運作模式,由發起人定向募集,委托專業機構管理基金資產,主要采取股權投資方式解決文化產業融資問題的一種探索和嘗試。由財政部門發起設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可以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調動金融機構和大型國有企業等社會資金投入,搭建文化產業投融資平臺。按照中央要求,財政部正在會同相關機構發起設立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由中央財政注資引導,吸收國有骨干文化企業、大型國有企業和金融機構認購,由專門機構進行管理,實行市場化運作,通過股權投資等方式,支持文化企業上市融資,推動資源重組和結構調整,促進國家文化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
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促進重點文化產業發展
加大財政投入,是促進文化產業加快發展的重要保障。落實好《規劃》,必須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制定完善稅收優惠政策,支持文化產業重點領域和重點環節,從而帶動社會資本投入,實現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
按照《規劃》提出的要求,財政部門將進一步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投入,通過貸款貼息、項目補貼、補充資本金等方式,支持國家級文化產業基地建設,支持文化產業重點項目及跨區域整合,支持國有控股文化企業股份制改造,支持文化領域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支持大宗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出口。同時,將進一步落實并細化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加大稅收扶持力度。財政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重點,一是要積極推進文化產業結構調整和資源整合,鼓勵有實力的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經營和重組,培育骨干文化企業;二是要積極推進文化與科技的融合,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新興文化業態,推動文化產業升級;三是要積極推進建立健全文化市場,遵循市場規律,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四是要積極推進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為文化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三、支持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培育文化市場主體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促進文化產業加快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落實好《規劃》,必須首先支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以體制機制的創新,促進文化產業發展。
按照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近年來,各級財政部門一方面繼續加大公益性文化事業投入,加強以農村為重點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基本公共文化需求;另一方面,積極支持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通過制定和完善相關財稅優惠政策,幫助彌補改革成本,并且“扶上馬,送一程”,促進其面向市場,培育成為真正合格的新型文化市場主體。今后,財政部門將按照中央要求,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相關財稅優惠政策,有計劃、有步驟地推動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力爭打造一批有實力、有活力的國有或國有控股的文化企業,使之成為文化市場上的主導力量,帶動我國文化產業的整體發展。
四、加強資產財務監管,確保提高國家投資效益
加強資產財務監管,是促進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落實好《規劃》,必須按照科學化、精細化管理要求,做好文化企業資產和財務管理工作,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提高國家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