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這是一個“危”與“機”并存的時代,先有“全民炒股”的熱潮,后有受到金融危機考驗的中國制造。同時,汶川地震、奧運中國、三聚氰胺事件,給中國帶來了一波又一波沖擊。
創業史定位:
這是一個“危”與“機”并存的時代,先有“全民炒股”的熱潮,后有受到金融危機考驗的中國制造。同時,汶川地震、奧運中國、三聚氰胺事件,給中國帶來了一波又一波沖擊。在這一時期,新經濟領域的創業者迅速崛起,以施正榮、馬云為代表的互聯網以及新能源創業領袖風光無限。
這又是一個新老交替的時代,老一輩的創業者陸續隱退,又在企業“過冬”之際紛紛宣布復出;而以李想、戴志康等人為首的80后“明日之星”,隆重登上前臺。一個難以預知的未來即將展開在所有創業者面前。
時代描述:
到2006年底,一些敏感的人已經嗅出了景氣變動的氣息,開始于2004年春夏的宏觀調控似乎已經結束了。通過強有力的行政干預,國有企業在壟斷性行業的地位進一步得到鞏固。而民間投資者則被排除在了這些領域之外。
最具景氣意義的標志是,已經沉寂了兩年多的股市和房市雙雙出現快速回暖跡象。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完成,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領漲房價,人們開始把錢從銀行中取出投入股樓兩市,一個新的繁榮周期又開始了。
與此同時,以“非公36條”為代表的一輪市場開放政策的實施,將民營經濟的發展提到了新的高度。
創業史記:
“老”創業者的“新”問題
2006年,TCL的李東生陷入苦戰。
他在2005年信誓旦旦地要在18個月內實現并購盈利,而事實卻是,每一項重組計劃都不幸擱淺。在過去的幾年里,他幾乎使盡了所有的招數,甚至又像十多年前一樣,披著一條彩帶出現在商場的柜臺前親自向消費者促銷。這個十分注重外形的南方人有時候會胡子拉碴、神色倦怠,不過誰都看得出來,他一直試圖保持自己的尊嚴。
2006年6月,李東生在《鷹的重生》中寫道,“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它一生的年齡可達70歲。要活那么長的壽命,它在40歲逐漸衰老時必須做出困難卻重要的決定。鷹首先用它的喙擊打巖石,直到其完全脫落,然后靜靜地等待新的喙長出來。鷹會用新長出的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一根拔掉,鮮血一滴滴灑落。當新的趾甲長出來后,鷹便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5個月以后,新的羽毛長出來了,鷹重新開始飛翔,重新再度過30年的歲月。”
這樣的描述無疑是慘烈的。在2006年,TCL的凈虧損高達18.4億元,股票戴上“ST”的帽子,面臨退市危機,《福布斯》中文版還把他評為“中國上市公司最差老板”之一。2007年5月,李東生不得不關閉了歐洲工廠,宣布重新把重點移回中國市場。所有的人都好奇地注視著李東生,他會是那只獲得重生的鷹嗎?
李東生真的挺過來了。三年當中,李東生主刀的“三次大手術”——現金為王、人力資源整合以及業務架構重建,使TCL開始穩住陣腳。
有句俗話叫做“不撞南墻不回頭”,李東生卻是那種“撞了南墻也不回頭”的人。盡管早年的擴張差點讓他積重難返,然而到了2008年,他逐漸恢復了氣力,再次走上跑道,搏擊全球液晶電視業務,首先把三星列為趕超的目標。
跟TCL相比,海爾的張瑞敏也不輕松。中國家電業幾經價格戰后,全行業銷售收入增長僅為3%左右。因此,在張瑞敏看來,唯一的出路是實現全球化布局。
全球化,成為所有“老”創業者心中的“新”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