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廠長二話不說,換上工作服,上車床操演起來,果然又快又好。一時圍觀者為之嘆服。如果事情到此為止,那么不失為以行動樹立威信的范例。錯就錯在該廠長以下的言行。大概得意忘形,該廠長竟一拍胸脯言到:技術不比你強,我敢做這個廠長嗎?這不是吹牛,只要車鉗鉚焊,只要有誰的技術比我好,我馬上拱手讓位。“此君把威信理解為輕狂了。這種狂傲反倒是給人一種極端不自信的感覺,顯然,此君并沒有對自己作為一廠之長的工作性質和存在角色。據說,后真有一好事青工要和此君比試焊接,該廠長自知失言,并未應戰。此事在當地企業界傳為笑談。
4、以“神秘“為威信的誤區
一位朋友引用了孔子的“近之則不肖”。他認為威信來自于距離感,一個老板應以神秘的面貌出現在員工面前。這個朋友的話有一些道理,人們對未知的東西是沒有安全感和歸屬感的,而這二者都是威信產生的基礎。尤其,當一個老板為了神秘而神秘,為了威嚴而威嚴時,就會顯得不倫不類。千萬不要低估員工的判斷力,故弄玄虛對已而言是一種無自信的表現,對人而言是一種愚弄,絕不是長久相處之計。
5、以“說教”為威信的誤區
首先,我們承認,善于言辭表達是一項優秀的老板素質。但正所謂言多必失、言多必無信,有些老板片面地認為在各種場合多講話、多演說會樹立自己的威信。一言堂式的談話必然會淪為一種說教。言不在多,而在于能切中要害,打動人心。善于表達自己的意見的人必須首先是一個能讓對方愿意開口說話的人。
6、以“剛愎”為威信的誤區
有缺點和錯誤的人更容易贏得別人的尊重。有許多老板都有護短的傾向,他們明知自己錯了,卻不許員工議論和反對。這是一種“虛榮”心理在作怪,當這種虛榮上升到一種偏執的程度,便會表現出一種神經質的剛愎自用來。其實,這種表面“剛”,恰恰是內心無“剛”、缺乏勇氣的表現。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從一個人看待別人的錯誤的方式上可看出他是否寬厚;而從他對待自己錯誤的方式上則更可判斷他是否獨立與堅強。”
我們經常說:“能對個人行為負責的人是一個合格的人。”而能對企業群體行為主動承擔責任的人便是一個優秀的老板,是一個有領袖氣質的老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