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疏遠是最難受的。第一,你在團體中可有可無,沒人理你;第二,孤立無援;第三,感到工作失去意義。
我是如何幫她樹立起自信心的呢?我讓她負責一個項目,而這個項目需要跨團隊的合作,她必須成為團體中的一員,我首先支持她,然后做別人工作。告訴大家,她很不幸,有過離婚的經歷,多從她的角度去理解。我還幫助她介紹男朋友。這一切,使她重新找回了“家”的感覺。
記住:你永遠不能疏遠任何一個員工,不管你多么不欣賞他。你的任務是找到他的獨特基因,然后,啟動基因程序!
故事三:失信了,會怎么樣?
這是我一位朋友的真實故事:一家事業單位領導找我的朋友談話,暗示我的朋友去他那里會有更好的個人發展前景。在調動之前,這位領導許愿說,“先過來,半年后提拔你。”
我的朋友信以為真,輕信了他的話,調了過去。結果,半年過去了,一年過去了,再也不提我朋友的發展問題。你說,我的朋友還會相信這位領導的話嗎?
人類有三個特征:第一,害怕喪失社會地位;第二,對擁有影響力的渴望;第三,對不講信用的厭惡。企業領導者常常低估下屬對其是否信用的重視程度,破壞自己做出的承諾。
記住:別人對你的信任就像一棵樹,生長需要很長時間,但瞬間可以被你鋸斷。
故事四:敵視圈外人,對嗎?
我在南開大學上課時,為了案例討論,教授將我們分為幾組,并按組給成績。課堂結束后,我詢問同學哪一組好,幾乎每一組的同學都能找到一處自己強于對方,總的說來認為自己一方比另一方好;而當問起對另一組的評價時,每一個同學都對對方提出批評,哪怕是自己最要好的朋友也不例外。
如果把他們放到競爭性更強的*戲中呢?我記得,在模擬決策實戰演習中,對本組的積極態度和對對手的“仇恨”態度不斷上升,教室里充滿了敵視的情緒。
我所在的小組,一位大型國企的CEO因為開董事會離開課堂,等開完會時,馬上給我打電話,第一句話是,“我們排在第幾?”
對事物和人進行分類,劃分你我,是人的本能。我們天生喜歡分類思考,這種思考方式可以幫助我們辨別哪些是危險的,哪些人是不可信的。
在你的企業中,如果想讓一個群體達成某個協議,只需設法將甲(你贊成的)歸于好的、有益的一類即可,而將乙歸到困難的、危險的一類即可。在公開選拔高級干部時,我們看到組織部門將中意的挑出來,只需給其他所有的人選標上負面標簽即可,然后再給選拔的人編個理由即可。想一想,是不是這回事?
記住:人類容易寬容圈內人,容易敵視圈外人。請不要輕視不同類的人。
故事五:團隊為何失敗?
我是一個天生愛提出問題、研究問題的人,喜歡開會簡短、直本主題。我在一家國有單位工作時,發現這里開會總在反復、低效地進行討論。事實上,這個單位的每個重要的決策早就由CEO做出了,所有的人都按他的眼色行事。開會討論時,你的意見與他相左,他馬上武斷地打斷別人,副手成了他的“應聲蟲”。相反,當他不在會場時,大家倒是表現地積極和富有成效。在他任CEO期間,這個單位年年虧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