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內銷真的是出路嗎
cye.com.cn
時間:2008-7-21 10:01:40 來源:中國經營報
作者:李默 我來說兩句 |
|
 |
|
“品牌+內銷”,真的是出路嗎? 溫菊珍是狄尼高珠寶在廣州市番禺區“鉆匯中心”珠寶大展廳內設的形象展示店的店面經理,該店于今年4月15日開業,商鋪里擺放著上百款自主設計的首飾,批零兼營。這是此前一直做外貿的狄尼高珠寶首次做內銷。不過,溫菊珍的這個店面經理并不好當,開業后兩個月月均銷售均未超過10萬。盡管入不敷出,但溫菊珍的老板并不在乎高額的店租和人力成本,更在意的是通過這個形象展示店樹立品牌,招徠批發客商。
在“鉆匯中心”,還有許多像狄尼高一樣做出口轉內銷的珠寶企業在這里租下店面,耐心地做品牌,建立內銷渠道。與這些番禺珠寶生產基地的企業一樣,此前以外貿為主的眼鏡、服裝、禮品、玩具等許多行業都面臨著艱難的生存環境,為了生存,都將重心轉回國內,重點挖掘內銷潛力。這些企業的共同點是多年只專注代工,沒有品牌沒有渠道,更沒有銷售經驗,忽然要做國內市場了,怎么辦?許多企業抓來的藥方是“品牌+內銷”,并且這個藥方正在企業中迅速蔓延,大有占據主流之勢。
“品牌+內銷”真的是最佳出路嗎?
其實,完全依靠這一藥方并不可取。做外貿和做內銷有著截然不同的經營思路,比如眼鏡。在國外,服裝往往和眼鏡搭著賣,眼鏡是一種時尚配飾,但這種觀念在中國完全行不通。外銷企業短時間內根本摸不清國內的消費心理。與只負責生產環節的外貿生意相比,國內市場要復雜得多。首先沒品牌肯定不行,這也是許多企業寧肯陪本也要打品牌的原因。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建立一個品牌至少需要12年的時間,短期內很難見到效益,況且這些行業多是門檻低、競爭過于激烈的行業,對中小企業來說,樹品牌成本代價過大,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其次自建渠道,從資金成本、時間成本、經驗成本來說,也困難重重。因為做渠道更重要的是提供一種服務,這和制造是兩個概念。
因此對許多致力轉型的企業來說,萬不可只抱著“品牌+內銷”這根稻草,應該放寬思路,尋找更適合企業特點的發展之路。一方面要看到,目前的經營困境只是暫時的,經過這一輪調整,沒有實力的小企業會被率先踢出局,剩下的企業少了,土地、資金、原材料、人力等要素競爭會逐漸趨緩,企業生存環境會變得相對寬松,有實力的企業要學會觀察,學會堅持,不宜盲目轉型。另一方面,如何整合資源正成為企業的一種生存能力,加工企業完全可以盯準那些有渠道資源的企業或參股經營,或合資合作,先度過眼前的困局,再圖發展。 創業網轉載稿件,http://www.fswenwen.com
|
免責聲明:
凡本網具體標明“來源”的所有文字、圖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您對本站文章版權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致電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