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當上海企源科技有限公司獲得浦東生產力促進中心120萬元貸款的時候,它還只是一個剛剛起步不久的小型科技創新企業,注冊資金僅100萬元。到2005年底,注冊資本已增加到1000萬元。公司的創辦人孔祥云感慨地把這筆貸款稱為“天使貸款”,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天使貸款”支撐公司渡過最困難的資金關,促成了公司的飛躍式發展,如今年銷售額已經超過1700萬元。
在浦東,得到“天使貸款”的并不只有企源科技。2004年,國家科技部與國家開發銀行簽訂了開發性金融合作協議,浦東成為科技部貼息的國開行科技中小企業貸款試點地區,浦東生產力促進中心成為貸款受理的指定平臺之一。到2005年底,浦東生產力促進中心支持了20家科技企業,貸款總計1.55億元。
融資難絆住翅膀
自主創新、科教興市是上海多年來的發展戰略,可是具有創新精神和動力的許多科技中小企業,由于信用問題、擔保問題、風險高等等因素的制約,很難從商業銀行獲得貸款,被資金問題絆住了翅膀。浦東生產力促進中心借國開行,開始了新的探索。
根據科技部創新基金管理中心、國家開發銀行上海分行、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2004年6月簽署的《關于開展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業務合作協議》,由市科委指定的融資平臺“上海浦東生產力促進中心”作為指定借款人對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承擔統借統還責任,并負責項目篩選、評審以及貸后管理等工作;國家開發銀行上海市分行每年將一定額度貸款通過“分批借款,分批還款”方式貸給指定借款人,由其委托商業銀行轉貸給有關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利率執行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期基準利率,科技型中小企業作為最終用款人使用并償還貸款本息;同時,科技部創新基金管理中心為符合創新基金支持條件的企業給予利息補貼。
浦東生產力促進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中心的角色是國開行與科技中小企業之間的雙向通道,“國開行是批發站,我們是做零售的”。可別小看這“做零售的”,中心為了解決擔保問題,引入了國開行認定的擔保公司,為企業提供低于市場價的服務。中心還承擔了整個流程的操作:接受申請——進行初審——與擔保公司合作對通過初審的項目進行深入調查并形成書面報告——組織專家評議會進行評估——確定是否放貸以及放貸額度——簽貸款合同——發放貸款。整個流程中,企業除了支付擔保費,其他費用均由中心來承擔,企業省錢又省力。據了解,為了方便企業的申請,中心的網站上就可以下載申請表格,符合標準的企業從遞交申請到貸款發放只需一個半月。
“天使貸款”的數量雖然并不龐大,卻是企業成長起步時起到關鍵作用的一筆。同時,在浦東生產力中心的幫助下企業不僅解決了融資難題,也提升了企業的信用,浦東一家從事醫學領域職業遠程教育軟件開發的科技企業,2004年12月獲得浦東生產力促進中心的國開行貸款之后迅速發展信用度大大提升,2005年世界銀行加大了對這家企業的關注力度,準備在2006年給予貸款支持。
資金鏈全面支持
浦東政府一直很重視科技中小企業發展,在浦東開發開放后不久即成立的浦東生產力促進中心就是一個重要的服務平臺。近年來,中心借助浦東科技創業人才資助基金,支持173位創業人才“從無到有”建立企業;2000年以來為130多家浦東和上海企業爭取了1.2億元國家無償資助,幫助它們“從小到大”。其中,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是1999年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政府專項基金。通過無償資助、貸款貼息等方式扶持和引導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浦東生產力促進中心是科技部指定的創新基金推薦單位,從1999年開始推薦上海市符合要求的項目申請創新基金,至2004年底累計立項101項,累計獲得國家財政資助7080萬元。
項目是短期的,機制才是保證。在“天使貸款”幫助企業邁出成功的第一步之后,中心的服務并沒有中斷。在企業成長階段的后期,中心繼續牽線搭橋,幫助企業獲得商業銀行貸款和投資銀行資金,近年來還吸引了4億多元社會資本投資,加速了微創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等企業的發展。中心的科技投融資咨詢服務也廣受企業好評。特別是中心發起成立的“浦東創業投資協會”,聯合了上海浦東科技投資公司、上海浦東創業投資公司、上海天匯投資管理公司等30余家創業投資公司,為浦東地區的創業投資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交流平臺。
“從基金輔導、創業投資、商業貸款等多元方式入手,幫助新區優質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逐步形成持續發展所需的資金鏈,扶植企業由小做大,由弱做強”——這就是浦東生產力促進中心一貫的服務理念。
浦東新區區長張學兵近日表態“區委區府有決心以10億引導基金帶動百億社會資金”支持科技中小企業,打造資金支持鏈的力度大大增強。2006年,必將有更多的科技中小企業突破資金瓶頸,步入發展的新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