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本市場的不發達,不僅苦于公募市場的不發達,更苦于私募股權市場的不發達。”總部位于波士頓的美國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天增地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TDGC)合伙人王恩強上周五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在中小企業融資中最具有效率和效益,他們在信息、評價、風險承擔和收益分享合約安排和監控等方面比銀行更有效。”
王恩強介紹,私募融資中可供選擇的形式包括:向投資者發行普通股股票、債券、可轉換債券(即在公司公開發行上市后可以轉換為公司股票)、優先股、可轉換優先股(即規定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換成為普通股的優先股),或上述形式的結合。
“私募股權投資的領域主要集中于大部分高增長型中小企業,這類企業的融資受制于保守型的商業銀行貸款規則而不能實現,同時又達不到債券市場投資等級要求和上市條件,或者不為股票市場青睞。”王恩強說。
“但這些企業具備了成長為大企業好企業的條件,而私募股權投資正好適應了這類企業的需要,既可以為他們帶來資本又為他們的發展帶來管理和發展經驗。私募股權投資是一種最為關心股東長期利益的投資制度,它的發展,既有利于推動被投資企業治理的規范化以及商業模式的合理化,也有利于促進這類企業的創新和發展,為銀行信貸市場和股票市場的發展提供里良好的基礎。”
他指出,促進私募股權市場健康發展,要對一些法律與政策作出調整和修改。“中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只是個現象,其本質在于私募市場的不發達,私募市場的不發達主要原因是不合時宜的法律約束和監管政策約束,企業成長過程中,早期由于經營風險比較大,而財務風險承受能力低,融資來源主要是私募風險股權資本。”
中國華爾街研究院研究員魏德俊則告訴本報記者:“從美國風險投資行業發展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行業的發展中有兩個因素至關重要:一個是從事這個行業的人的素質,第二個就是政策對行業的影響。”
而王恩強認為:“尊重契約自由和投資工具的多樣性選擇是發展私募股權投資必要條件。”如果保護金融契約自由、尊重私募融資行為成為市場規則,這類金融機構的創立和發展就會大大加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