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只是一種工具
cye.com.cn
時間:2007-9-4 9:00:17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 我來說兩句 |
|
 |
|
顧小鋒:融資只是一種工具
編者按: 如何解決好中小企業的融資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盡管如此,在迄今為止,世界各國都在不停地努力尋找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的解決之道。從今天起,本報將推出系列報道,試圖來一次從微觀的企業個案到宏觀金融制度,再到中觀產業政策等層面的多角度報道。通過各方面的分析解剖,對中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給出一些新的解決思路。
顧小鋒的格林威爾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總部是一座五層白樓,遠遠看去,白樓獨門獨院不算搶眼,連同周圍星羅棋布的高科技企業一起,矗立于北京上地信息產業基地內。
能在這片巴掌大小的土地上占據一席之地并不容易。這里被稱為“中國的硅谷”,科技人才密集,研發水平領先。在業內外人士眼中,這里既是一個競爭激烈、適者生存的生態圈,同時它朝氣蓬勃,也是創業融資的風水寶地。
作為一個商人,顧小鋒表示他愿意把事情簡單化。他會輕描淡寫地用幾個數字分析如何做一筆劃算的買賣。但當被問及民企融資的采訪主題時,他卻嚴肅認真起來:“大家都認為融資能解決所有的問題,這實際上是一種誤區。”
在這之后,顧小鋒和記者談到的,更像是一個高科技民營企業創業、奮斗和生存的經驗總結。
一個企業做了四五年還天天嚷嚷缺錢,是不正常的作為格林威爾的兩位創始人之一,顧小鋒十多年前便來此創業。如今他已經是格林威爾的董事長。對于自己的事業,他與同樣活躍于此地的VC(風投)之間做了一個比較,“VC是要和你分利的,他們進了這個門先要找到出口,好選擇時機全身而退。而我進了這個門,就打算踏踏實實干下去了,我要做的是百年老店。”
格林威爾的融資理念似乎也延續著這種穩扎穩打的思路,顧小鋒介紹,在格林威爾創業初期,資金主要來自于私募,“我們借了10%利率的借款,因為我們找到了能比這個收益率還高的項目。一個高科技企業在一開始沒有錢,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說做了四五年,連基本運作還維持不了,我認為就是項目自身的問題了。”
對于有錢和沒錢,顧小鋒表示并不能一概而論,關鍵要看“疆界”有多大,“你手上有10萬元,你卻要搞1000萬元的運作,這樣借錢肯定比較困難。相反,如果你要做5萬元的項目,你就有錢了。現在大家說沒錢,是要看做的事情有多大。”
“融資是一種工具”
對于融資,顧小鋒說:“融資很重要,它是一個手段、一個工具。這就好比一伙人都從上地去天安門,有的人開車去,一小時到,有的人騎自行車去,一個半小時到。”
顧小鋒認為,對于一個企業,相比于融資困境,真正的難題還是在于能否找到好項目。“問題是給有的人一輛跑車,他根本就不知道去哪里。企業要做大,關鍵在于其內在的能力,創造力也好、市場的能力、管理的能力,這是一種綜合。”
如何利用好這個工具,是門學問。在顧小鋒眼中,理想的融資應和企業的發展同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一個企業初創的時候,你要看需要的是什么。有的人沒有錢,但是有很好的主意,這時候他可以選投資人。把自己的想法做成一個雛形,能夠讓人清楚地看到投資盈利,然后再找VC,擴大再生產的時候,已經有了流水和盈利能力。如果已經形成了應收賬款和短期流動資金,那么可以找銀行。長期發展壯大,形成了比較大的規模,那就可以選擇上市了。這樣從公司到出生到發展壯大,不同的階段可以利用不同的融資工具。”
“商業環境應該有它的作為,而企業也要有自己的作為”在上地和中關村,和格林威爾同樣做通信技術的企業多得數不清,上市公司也相對密集,其中就包括已經上市的中興通訊。
表面上看,這里的融資環境很繁榮,但身處江湖之中的顧小鋒還是發起了牢騷:“總體看每種方式都有,VC、IPO、私人借款、銀行貸款等等一樣不少,但是每一項卻都有點兒殘廢。”
“以商業銀行為例,商業銀行的商業作為和政策作為都有缺失。中國的商業銀行需要改制,中國的商業銀行的制度要靈活。如果一個項目有很好的盈利預期,你不聽,卻非要盯著你有什么擔保人,有什么不動產可以作抵押。我們企業在中期,項目很好,可是我們沒有抵押物作抵押,很可能就錯過了很多的機遇。”
盡管對制度的瓶頸有抱怨,但顧小鋒談得最多的還是適應。和其他在市場中摸爬滾打的同行一樣,適應已經成為了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必備素質。
“你感冒了,你抱怨環境污染,人家就會說你有毛病。你必須適應這種商業環境。當然,我們要為改良這種環境做努力,但和你適應環境又是兩回事,畢竟在這種環境中還是誕生了中興、華為和用友這樣的巨人。”
“人要適應社會,一切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東西沒賣出去,不要說客戶不認同,要看你的產品有沒有問題。商業環境應該有它的作為,而企業也要有自己的作為,都說民營企業從小就是苦大仇深,從公眾理論上我們總是呼吁要改良環境,改良融資體制,但是回到企業我們還是該怎么干事業就怎么干事業。”
說到這,顧小鋒笑了,他換了一個輕松些的坐姿,點燃了一支煙。
|
免責聲明:
凡本網具體標明“來源”的所有文字、圖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您對本站文章版權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致電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