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國內創業者一談起融資,眼睛總是盯著少數機構,這是不對的。大家應該把眼睛放寬到有投資愿望的個人。
在國內,有點兒閑錢的個人多的是,他們只有有限的投資通道如股票、樓市,如果他們中有更多的人拿一些錢出來做天使,主觀上在風險可承受范圍內擴展了投資角度,客觀上則是支持了社會創新,創造了就業機會。這些潛在的投資者高度分散,要找到他們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需要各自的機緣,這些機緣首先來自,大家把眼光從少數投資機構那里收回來,放到身邊的親戚朋友,親戚朋友的朋友,親戚朋友的老板。
專業投資者看項目,放棄的傾向性特別強,覺得大部分創業項目和團隊是不靠譜的,業績壓力又比較大,因此實際投資門檻比較高,百里挑一絕對不是夸張。但民間業余投資者可能各有口味和視點,業績壓力也小,投資的門檻將低得多,許多不完善的項目或團隊都可以獲得機會。
看起來不靠譜的項目和團隊,如果給他們機會去做,在戰斗中學會戰斗和發現戰斗,也許就能闖出一片天空。好多創業成功者,不都是如此么?所以不依賴于投資機構,而是有意識地挖掘個人天使,對于條件不是太好的創業者應該是更明智的選擇。從潛在容量來看,個人天使可以支持的項目比機構多得多。
合理的融資規模
創業者要向個人和中小企業主融資,有個要點非常重要,就是合理的融資規模。目前這個問題上,許多創業者非常混淆。要為自己確立合適的融資規模,創業者很有必要先搞清楚自己的融資對象。
跟工資一樣,同一個人在美國和在國內拿的工資相差很多,如果你拿的是滿袋子美元的vc的早期投資,同樣的股份,融資額度自然要高很多,前提是你拿得到。如果你的項目有一定的技術和團隊門檻、或者形成了市場的一定份額、或者項目正在投資追逐的方向上,資金上又能熬得住,那最好不要管人民幣,堅持熬個高價值。
如果你條件沒那么好,例如技術和團隊沒那么牛、份額沒那么引人注目、項目已過了投資熱點或者投資熱點還沒轉到你這里,找了幾個vc反應不那么積極,也許你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尋找人民幣的機構投資了,這樣的話你的融資預期,有必要大幅度縮水一下。如果你估計拿人民幣的機構投資也比較困難,需要通過個人天使投資,那投資預期就需要再大大縮水。
例如,同一個項目,相同的20%股份,美元vc可能投100萬美元的,人民幣機構投資可能只投150萬人民幣,如果是個人投資者,可能只投50萬。50萬對于非專業的個人投資者已經算是不小的了。
你覺得自己的項目值多少錢沒有意義,問題在于你能從誰那里拿到錢。這跟上飯店差不多,同一個原料做的菜,在不同飯店里價格不一樣。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目前的投資風向是,不做出初期產品甚至獲得早期的市場反應證據,很難獲得融資或高價值的估值。如果產品未成型,只有一個想法和一個團隊,除非團隊和項目比較不錯,否則拿到投資機會很小,即使拿到,資金較小不說,分批投入的限制條件也會比較嚴格,實際是拿(預訂的)大股份換(立即拿到的)小錢。創業者如果對自己項目有信心,最好貸款、借款、多方湊錢,先埋頭干,初步成果出來后,再看融資對象而提出融資計劃。當然也有例外,如果投資人有經驗、資源價值,讓其早期摻一點股份未必沒有好處。
初步成果出來后,天使投資的主要價值是讓項目的價值呈現得更清楚,以期獲得下一輪投資或被并購。這個階段因為風險比較清晰,實際需要融資的額度,比產品還沒開發前的混沌狀態,預期可能會降低。你需要決定這筆錢把項目成績帶到什么程度,沒有必要要過多的錢,因為你融這筆錢的原因很可能僅僅是不得不通過這個階段走到下一輪高價值融資,在那次融資中你才真正呈現出資本價值。
向個人和中小企業主融資,需要做的準備
創業者要調動個人和中小企業主投資者,有幾個要點:
1.儲備案例。創業者可尋找一些個人天使(最好是普通天使,而不是著名的專業天使)投資后獲利巨大的案例,細節忘記在心,經常到處布道。
2.儲備規則。個人和中小企業主投資者未必知道天使投資怎么操作,為免溝通困難,創業者可以通過朋友收集其他已融資項目的相關條款甚至參考文檔,通過比較規范的可參考標準,減少與天使投資人的溝通成本,使非專業投資人提升信任。例如:
常規的天使股份比例。這地方思想沖突最大,創業團隊股份千萬不要低于60%,否則二次融資非常不利(靠第一次天使的錢走不遠,不能應付迷途和挫折,很可能要二次融資)。要多利用常規和專業人士的意見,另外可以把成績和股份分階段來對待,動態調整股份,開始投資人占大股份,隨著成績演進,逐步把股份改變;
分批次按業績投入的條款,這個是最容易讓投資者信任的條款。非專業投資人最容易干的事情是撤退,不但要注意持續的溝通,而且資金投入批次上也要設計好里程碑,既讓投資者有信心,又不至于自己沒有緩沖余地;
大筆支出需要投資人同意的條款。這個是投資協議的常規項目,大的投資10萬限制,小的投資3-5萬限制很正常;
引入新投資人需要原投資人同意的條款、創業團隊不能隨意走人的條款等。
多幫投資人考慮其利益保障,給自己以約束,對于建立投資者信心是有用的,但同時也要注意在業務方面減少投資人的干擾(尤其非專業投資人)。
3.尋找第三方公信力。例如行外人士想投資互聯網,不懂怎么辦,只聽你的可能不太放心,那么就介紹他認識業內的知名人士。潛在投資者如果在行內結識了他信服的專家,對于他在此領域的投資將有極大推動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