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鋼的成功,不禁讓我們想起中國企業在開拓美國市場過程中的多次折戟沉沙,從中海油收購優尼科,到華為競購美國軟件供應商2Wire和摩托羅拉旗下的無線設備業務,再到中國西色國際投資公司嘗試入股內華達州的礦區……從純經濟效益的角度來看,這些計劃都是有利于美國當地經濟復蘇,并且有利于增加就業機會的優質項目,但是在面對中國企業在美投資的時候,“唯就業論”的美國議員們似乎突然變得不再關心失業率,反而頻頻高舉起“美國國家安全”的令箭。
在人民幣問題上,國會議員和利益集團反對中國,這時他們說“匯率問題損害了美國就業崗位”;而在能夠為美國創造大量就業崗位的中國企業在美投資問題上,他們仍然反對中國,只是到這個時候,他們的理由換成了“威脅美國國家安全”。對此,美國傳統基金會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史劍道給出了精辟的解釋。他說,這兩種反對從邏輯上看似自相矛盾,但這兩種反對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傷害中國。就人民幣匯率問題向中國征收懲罰性關稅,可以打壓中國的出口,阻止中國企業在美投資同樣可以對中國企業造成損害。但史劍道同時發出警告,如果美國國會議員及其盟友的目的只是想傷害中國的利益,他們盡可以放手這樣去做;但是如果他們還想幫助美國經濟渡過難關,那么他們就需要再好好想一想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