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許多經濟學家預計物價走勢前高后低,但至今未走低,而治理通脹手段已捉襟見肘。為什么?我國這輪通脹非同尋常,不是相機抉擇能解決的,對通脹形成機理給以合乎邏輯的解釋,才能拿出合乎邏輯并有成效的治理舉措。 一般通脹成因,如經濟學大師弗里德曼說,通貨膨脹永遠是,而且任何地方都只是一種貨幣現象。我國的貨幣是一種什么現象呢?廣義貨幣M2/GDP是180%,也是世界上錢最多的國家,按目前匯率換算成同一種貨幣,我國的錢比美國還多,而我國的GDP還不足美國的一半。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按照貨幣學的基本原理,一個國家經濟每增長一元價值,作為貨幣發行機構的中央銀行也應該供給1元貨幣,超出的供應則視為超發貨幣。M2/GDP是180%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說超發貨幣80%,理論上講,物價上漲80%,才達到供需平衡。水多面少和的稀。超發貨幣是通貨膨脹罪魁禍首。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如果理論分析到此為止,相機抉擇治理通脹,并不能根治通脹,因為行政手段干預、管制價格不會減少流通貨幣,提高利率只是將更多貨幣裝進籠子成“籠中虎”,提高存款準備金率,貨幣只是“雪藏”并未減少。貨幣超發,覆水難收,以上治通脹路數,只是以時間換空間,控制通脹數據,延長通脹時間。更可憂的是超發貨幣并未停止,2011年政府制定的經濟發展目標是GDP增長8%,M2增長16%,目標實現,超發貨幣100%。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超發貨幣是通貨膨脹罪魁禍首。那么為何要超發貨幣呢?粗放經濟發展方式逼的,不超發不行。 從理論上講,無論微觀或宏觀經濟增長,都依賴于經濟運營中剩余價值即新創造價值的增長,剩余價值是擴大再生產的基本條件,所以說剩余價值是經濟增長決定力量。粗放型經濟增長相對的是集約型經濟增長。集約型增長依靠科技進步和效率提高,低投入高產出,是創造足夠的剩余價值擴大再生產的增長,是賺增長;粗放經濟高投入低產出,剩余價值率低,只能維持簡單重復再生產或低增長,不可能依靠其創造的剩余價值支持高增長且長期高增長。理論上講不通,實踐上我們做到了30年10%左右的經濟高增長,必須有外生力量彌補其內生力量不足,這就是超發貨幣買增長。難怪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直言道,過去30年,我們以超量的貨幣供給推動了經濟快速發展。 我國粗放經濟增長粗放到什么程度,換句話說,買增長的價格是多少呢?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的標準是增量資本產出率,即每增長一億GDP要投入幾億資金。縱向比較,我國的“六五”至“十五”分別是1.8億、2.15億、1.06億、4.5億,“十五”前三年5億,“十五”末(2005)5.4億,“十一五”末2009年和2010年已是7億;橫向比較,發達國家,經濟效益好的發展中國家如印度是1到2億。 粗放經濟增長須超發貨幣供養,經濟增長又產生貨幣饑渴,再超發貨幣供養經濟增長,經濟增長再產生貨幣饑渴形成惡性循環。不超發貨幣,經濟增長嘎然而止,社會難以承受。治理通脹的根本在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由超發貨幣買增長轉變為創造剩余價值賺增長。 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是一個緩慢過程,需要時間。我們“九五”規劃明確提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決策是英明的,如果從那時起從容而扎實地推進這個轉變,可能已大見成效,從買增長價格看,經濟粗放程度卻愈來愈嚴重。再問為什么?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經濟增長方式生存于相應經濟體制上,或者說是經濟體制決定的。集約經濟增長方式生存于完善較完善市場經濟體制上,粗放經濟增長方式生存于計劃經濟或不完善市場經濟體制上,世界找不到相反現象。當年提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時剛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初步框架,理論界提出改革要“攻堅”,實踐上沒多少實質性進展,特別是在實體經濟領域,使經濟轉型時間空流去。今日再提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坦言:怎樣避免用舊體制去推動中國經濟轉型,才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成敗之關鍵。 那么我們是什么經濟體制呢?政府主導型,權力掌控資源多、配置資源多、進入市場多,其反證就是腐敗。反腐敗力度愈來愈大,腐敗愈演愈烈,證明可賣權力愈來愈多;個案數額愈來愈大,百萬千萬甚至過億,證明權力愈來愈值錢,權錢交易雙方都是經過成本收益計算的。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如此經濟體制里,企業、個人經濟活動空間不充分,市場競爭不充分,資源優化配置不充分,壓抑經濟效率提高。經濟運行創造剩余價值無力支持經濟增長又要高增長而超發貨幣買增長。超發貨幣大都進入政府和國企,政府成投資主體,亦即保增長主體。投資決策者(官員)利益與投資效益關系不大而與GDP政績關系很大,大量低效投資帶來GDP虛化,居民收入增長低于GDP增長成常態。超發貨幣誰先得誰受益,政府和國企先獲得的超發貨幣購買力強,待超發貨幣流動到終端產品就是物價上漲,居民家庭成通貨膨脹買單者。 由上面分析可看出我國通貨膨脹邏輯關系鏈:政府主導經濟→粗放經濟剩余價值低→超發貨幣買增長→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是我國經濟體制問題“尖端放電”,體制問題只有改革才能解決,關鍵是用制度、法治優化配置公權和私權。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十二五”規劃主題,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我們應對可能出現的長期通貨膨脹甚至惡性通貨膨脹,保持足夠的警惕。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