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半天沒聽懂 ”近日,在鄂爾多斯一場PE(私募股權投資)講座上,一名男子滿臉疑惑地咕噥著。
他小聲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自己是民間放貸的,外匯也炒過,“很多人都勸我這不是個長久的事情,這次我們一幫朋友都來了,如果聽著好,我就轉做股權投資了。”
PE之于他而言,是一個既稀罕又撩人的玩意兒。
這正是富城鄂爾多斯民間資本轉型的一個縮影。
PE講座熱
在這個全民PE的時代里,PE在鄂爾多斯還是個稀罕事,但這并不妨礙它成為一個被議論的熱門話題。
業內有一種說法稱,鄂爾多斯的富人絕對不輸浙江,如果他們肯拿出一些資本投入PE,未來鄂爾多斯將成為中國的PE之都。
鄂爾多斯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10年當地GDP總量為2643.23億元,這是一個并不起眼的絕對值。
然而,如果就人均GDP來看,當地達到了136203元,足以看齊歐美發達國家。
2010年,浙江GDP總量為27100億元,該省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當地常住人口為5442.69萬,由此計算,浙江2010年人均GDP為49791元。
事實上,一份近期廣為媒體引用的《中國民間資本投資調研報告》顯示,鄂爾多斯人均GDP已經超越香港,位居全國第一。
鄂爾多斯并不只擁有煤礦和豪車,雄厚的民間資本和政府財政吸引了大量中介機構來此淘金。
本報記者在鄂爾多斯發現,當地正在掀起一股“資本運作普及熱”,一場場講座與論壇正催生出一種變化,民間金融的轉型悄然進行著。
然而,正如上述男子所感嘆的“聽不懂”,PE在鄂爾多斯還需要培土才能發芽。
“我也想成立一只基金。”一位小額貸款公司人士半開玩笑地說,“原來從別人手里借錢不合法,成立基金拿錢不就合法了嗎?”
這是本報記者在當地聽到的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種對于PE的理解。
找七八個人出資共同成立一只基金,風險共擔,一起買地、蓋樓、開礦,或是開發旅游,在內蒙古各地的房地產商、鋼材交易商圈子里,這并不少見。
可惜這些愿望偏離了私募股權投資的核心,因為這有違PE運作中的一些游戲規則。
談及PE的運作,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本報記者,有限合伙人(LP,風險有限)出資,與普通合伙人(GP,風險無限)達成合伙協議,但LP不能干預GP團隊的具體投資。
就PE的投資而言,GP可以是公司也可以是個人,同時又是基金的管理人。
投資信任構建
一如鄂爾多斯的民間借貸是建立在信用基礎上的,讓未來的LP建立起對GP的信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圍繞私募股權有很多誤解,我也只跟了解PE的人談論這個話題。”鄂爾多斯當地的瀾海股權投資基金的LP劉敬東是最早“吃螃蟹”的人之一,她與瀾海股權投資的董事長屈祥是北大MBA的校友。
2010年7月,劉敬東聽說瀾海要做一個PE,于是翻閱很多相關書籍,上網查資料,最后決定以個人名義出資。
劉敬東告訴本報記者,房地產還是她看好的方向,未來投資會更慎重,但不會撤回已經投資的資金,而PE只是她投資組合中的一部分。
事實上,以劉敬東為代表的許多新進LP都有相似的想法,他們大都還擁有房地產等實業投資,從電視或是其他途徑了解到風險投資,敢于研究并嘗試這個新鮮事物。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