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與機遇并存
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博客)在會上指出,未來對于中小企業的考驗還將持續,主要因為整個經濟環境發生了變化。具體來說,“世界經濟將進入低速增長,預示著出口導向必須轉向內需擴大;剩余勞動力不再充裕,意味著低成本制造不再具有持續競爭優勢”。
曹遠征表示,“未來人口紅利趨于消失,意味著投資驅動性經濟增長能力減弱;節能減排成為世界性趨勢,意味著資源消耗性經濟難以維持。”
除了這些挑戰之外,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尚有許多機遇,比如“十二五”時期,我國為更好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加速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出的一系列政策。
全哲洙說,這些政策蘊含著重大機遇,企業“要善于在改造提升制造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和文化產業中捕捉發展機遇”。
結構調整之切
如何紓解企業的諸多困局,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副主任艾豐認為,主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是增長方式由粗放到集約,另外要改變經濟發展的模式。
要改變中國“廉價打工仔”的地位,艾豐指出,必須利用兩種資源,一種是“硬資源”,就是物質性資源。另一種是“軟資源”,就是包括信息、技術等信息性資源。
在這樣的情況下,曹遠征稱結構調整必將成為未來十年中國經濟成長的主基調。
全哲洙也表示,“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已經成為民營經濟有效應對國際國內復雜經濟形勢的需要;成為民營經濟適應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的需要;成為民營經濟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國際競爭力的需要。”
中小企業轉型需要項目和資金支持。朱衛華認為,要建立有效的途徑,盤活民間資本,為民間資本市場搭建新的平臺。目前佛山就建立了投資基金等,來解決企業的融資難題。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表示,未來還將出臺系列政策,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優化結構,引導企業集群發展等。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