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一家移民留學集團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供的資料顯示,在投資移民的原因統計中,有58%的人是為了子女教育。一位移民機構的專家表示,就目前來看,很多中國的有錢人就是看中了國外教育這一點,而投資移民給了他們這樣一條捷徑。
同時,通過移民去留學比單純留學更有優勢,子女可享受等同本國學生的福利待遇;除此之外,四年大學讀完,他們完全不用為子女轉換身份而擔憂。
在11月6日的某場移民講座上,一位準備移民的參與者告訴記者,他已經把妻子和不滿4歲的孩子送到了加拿大,他隨后也會過去。
有移民專家表示,國外教育體制比較寬松,教育方面的家庭支出較少,比如美國和加拿大的公立學校,學費全免,另外還有獎金。
兩個月前,北京一家咨詢公司的負責人王女士正式向相關機構遞交了移民的檔案資料,她表示,“準備移民到魁北克。”她向記者表示,孩子可以避免應試教育的束縛和壓力,同時可以從小在英語和法語的語言環境中成長,很有好處。
記者了解到,相當數量的移民為了孩子,在異鄉他國褪去曾經耀眼的光環,回歸雖然普通但質量優良的生活。
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機構協會會長齊立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家長對子女到國外接受教育、就業、未來規劃三者間的認識逐漸加強,將教育移民作為一種手段,實現教育和定居雙重目的的移民現象,在中國家庭中已越來越普遍。
新富移民有多重原因
在鄭卓看來,為了子女獲得良好教育而移民,只是原因之一,并非主要因素,新富階層移民的原因是多重的。
北京一家移民中介公司的負責人也稱,在上世紀90年代初的技術移民中,更多的人是考慮子女教育,現在的新富階層移民原因則比較復雜。
據悉,中國內地每年移民到新加坡的人有一二十萬,這些人并不考慮出去之后怎么生存,先是把家庭轉移出去,其后通過其他渠道,逐漸將豐厚的資產轉移至國外。鄭卓說,現在很多人都采取這樣的辦法。
今年4月,招商銀行聯合貝恩資本發布的《2011年私人財富報告》中,統計顯示有43%的內地高凈值人群投資移民的目的在于保障財富安全。
鄭卓說,只有保證了個人財富的安全,才能談及教育和對于福利的追求。
正因此,新富階層移民時,將個人財富都帶出去了,通過利用國外有較好收益的金融杠桿作用,財富可以繼續增值。
鄭卓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果你在國內有5000萬元,可能最終能獲得1億元的收益,而在國外或許能達到50億元。這是因為“國外的信貸條件非常寬松,而且額度非常大,在經營當中有充足的造血之源,總體上貿易環境都還不錯”。
門檻漸高移民不止
除了出于子女教育和財富安全的考量之外,整個文化、營商以及消費環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新富們移民的步伐。
鄭卓深有感觸地說,國內做企業更多的是講求關系,包括與政府和銀行的關系,但是地方政府幾年一換屆,即便建立了關系也很難持久。
更重要的是,他國良好的福利,吸引了大量新富們前往。在加拿大,俗稱“牛奶金”的加拿大兒童福利基金,是加拿大按月支付給有資格申請人的免稅福利金,用以幫助供養18歲以下兒童的成長。
國外移民門檻越來越高,卻抵擋不住以上綜合影響形成的潮流,第三波移民洶涌而至。2010年開始,加拿大、新加坡等國的移民新政大多提高了籌碼。今年6月,加拿大移民官網宣布漲價1倍,即移民資產要求達到160萬加元(此前為80萬加元),投資額是80萬加元(此前為40萬加元)。去年10月,新加坡政府提出,新加坡投資移民門檻將從150萬新加坡元上升到250萬新加坡元……
對此,齊立新認為,中國房產的迅速增值,造就了大批富翁,他們都具備了移民條件。因此,這股移民潮并不會因為門檻提高而退去。
以澳大利亞為例。近日該國移民部長稱,今年上半年,澳大利亞吸納了29547名中國移民,占同期吸納外國移民總數的17.5%。
如今,對于新富階層移民過量帶來的后果,樂觀者與憂慮者兼存。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今年6月表示,“企業家向外移民,并不是財富流失的問題,更會影響到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尤其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這個勢頭變得越來越強勁。”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微博)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新富階層的外流帶走了大量資金,如果無法回流,中國經濟將處在崩潰邊緣。
齊立新表示,“這些投資移民的事業重心還在國內,所以資金還在國內滾動、發展和再創造,他們在國內創造的內需和對經濟的拉動遠遠大于在國外的投資。”
另外,鄭永年還觀察到,“這幾年,因為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尤其是國有企業擴張得太快,加上法制環境的變化,中國財富正在加快向外流出。”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