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商業周刊》報道,一提到避稅天堂,人們首先聯想到的是充滿熱帶風情的小島、雪白的游艇和穿著流俗的毒品大亨。事實上,全球避稅天堂市場已逐漸演變成龐大的低稅區版圖,為富豪和跨國公司提供稅務庇護。俄羅斯和巴西等新興市場持續的腐敗、金融危機,以及法國等國不斷攀升的稅率,都是致使避稅天堂近幾年激增的原因。
稅務律師們指出,目前全球至少有70個“企業友好型司法管轄區”。根據稅務公義組織的數據顯示,目前這些地區所庇護的稅金高達21萬億美元到32萬億美元,而2005年這個數字僅為11.5萬億美元。
以前,這些企業友好型司法管轄區都沒有多大區別,而今,各自的特點越來越明顯。盡管個體間存在著差異,“它們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愿意提供保密服務”,來自華盛頓的宣傳組織全球金融誠信的主管雷蒙德·貝克說。開曼群島是最有名氣,新加坡和中國香港日益受到關注,迪拜對大量現金的管理很寬松。
“瑞士曾希望成為世界各地非法資金的最大接收者,但美國政府在這方面掌握著很大的決定權,于是瑞士各銀行努力吸引外逃資本,特別是來自拉丁美洲的,而且操作很成功。”貝克說。
避稅天堂,或是來這里尋求庇護的機構們可不會管美國政府怎么想,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金主”或接收者。
《商業周刊》梳理了全球各避稅港類型:
特拉華州
適用群體:跨國企業高管
這是一個安定、民主的“國度”。該州政府法律規定豁免控股公司子公司的稅,這就是有超過半數的《財富》500強公司在這里設分支機構(至少官方資料上是這么多)的原因。這些公司包括Google、福特和伯克希爾哈撒韋。
諷刺的是,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老板沃倫·巴菲特認為有錢人納的稅太少了。
卡托研究所的丹尼爾·米切爾說,“像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幾個行政區,也是避稅天堂,但很少有人知道。”
開曼群島
適用群體:政客
盡管避稅天堂并不受大多數美國人待見----今年起生效的美國《海外賬戶稅收遵從法》要求海外銀行公開美國帳戶持有人的姓名和結余明細---但部分共和黨大佬似乎對它們仍情有獨鐘。米特·羅姆尼早已將數百萬美元資金轉移到開曼群島,小布什最近還在該地舉行的投資會議上做了主題演講。
伯利茲
適用群體:正在辦離婚手續的人士
像英屬維爾京群島、塞舌爾群島、開曼群島和巴拿馬一樣,伯利茲是大量“離岸“控股公司扎堆之地。這些公司在伯利茲均享有無與倫比的保密權利。Panama-Law.org網站提供有關避稅天堂的信息,稱伯利茲伯托“是我們所知道的唯一不允許欺詐性轉讓行為的避稅天堂”。那些不想履行離婚協議,或想逃避民事裁決的人們不用擔心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