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4月6日在博鰲論壇中指出,小微企業融資活動中,期限錯配現象嚴重,不能支持小微企業轉型升級的意愿。
巴曙松在《小微企業融資發展報告:中國現狀及亞洲實踐》發布會上指出,2012年,受宏觀經濟下行影響,小微企業整體需求平淡,營收增長困難,較上年同期相比,近六成企業利潤持平或下滑。小微企業,特別是外貿企業的轉型升級意愿度非常高,但缺少提供轉型升級所匹配的長期借款。
“真正的缺口在長期資金,(小微企業)需要期限更長的技術改造,更新設備以滿足轉型,而不是以獲得流動性為目的的常規融資。”巴曙松說。
同時,擔保公司在提供增信作用非常有限。巴曙松提到,在做調研時,有擔保公司提出,對于一些小微企業,銀行都無法評估其風險,讓擔保公司提供擔保,擔保公司憑自身的條件也很難把控風險。
此次調查顯示,小微企業的市場空間仍非常廣闊,62%的企業沒有任何形式的借款,借款次數一年一次的有38%。巴曙松認為,“這說明中國的小微企業,主要靠自己的能力在生長”。
面對學者觀點,業界有所呼應。央行在今年1月發布的《2012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提到:小微企業貸款增長快于各項貸款。而今年的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要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經濟結構調整特別是“三農”、小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的金融支持。
巴曙松說,解決問題還需在抵押方式、融資租賃和供應鏈金融等方面推動創新。而在政策層面,他呼吁同步推進差別化金融政策和均等化政策扶持。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