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全球資源
《21世紀》:世博后,中國的民企會否在國際市場上再進一步?
郭廣昌:有人說世博會,尤其是浦西的企業館就像一個全球五百強的地圖,也有日本產業聯合館,也有韓國產業聯合館,也有我們中國很多的大國企。為什么會有這么一個民企聯合館呢?
也是當時各方都有一個期望,沒有這樣一個民營企業聯合館,在這個世界地圖上面似乎缺了什么,正是這樣的情況下面16家民企共同組成了一個民企聯合館,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能夠參與共同做這個事情,我深感自豪。
結合16家民企我們也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現在講國際化已經不是新鮮的詞了,這幾年談了很多,16家參與的民企從規模來講,我們應該說已經有這個實力,也不比一些國際大企業小。
我們的民生銀行、蘇寧電器等16家企業在各自的行業中,在中國這個市場上面至少都是名列前茅,比如說紅星美凱龍,作為家具行業成長很快,例如泰豪科技,民企館的技術支撐主要來自泰豪科技,我們的淘寶馬云同志,跟eBay競爭當中應該是取勝的,我們的美特斯邦威在休閑服裝這一塊,我覺得未來不會輸給一些有名的產品。
再從資本的角度,我們16家企業不少已經有資本的對接,包括我們易居中國也是在美國上市的,復星也是在美國上市的,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無論從規模層面、技術層面等等,國際化這個詞對我們整個的民營企業發展來說已經不是一個新的戰略。
我們現在還討論國際化的目的是希望如何做得更好、如何再上一個層次,復星這幾年也在做這個事。包括我們跟凱雷的合作,包括請斯洛做董事會顧問等等。
我們應該在這個基礎上,再抬升自己,用全球眼光,把中國優勢與全球資源嫁接。我們在全球尋找更多的有技術優勢、網絡優勢等等,能跟中國消費市場、跟中國強大的制造業對接起來的一些項目。復星只有站在更高的平臺上才能做得更強。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