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動王堯的是他的鄰班同學。這名同學在學院里“串聯”說,親戚在縣里是教育部門干部,一直做這一行業,“保你無虞”。之后,同學順手給了王堯五千元錢,這是河南高考替考行業默認的“定金額”。之后,同學從記事本上扯下一頁紙,說是要跟王堯簽訂一個合約。“大致意思是,如無法參加替考,需賠付違約金一萬元。”看著同學寫得歪歪扭扭的字,王堯就沒有簽字,“我會講信用的”。
南方周末記者多方走訪了解到,目前在河南大學等高校從事高考替考的中介有多種,一類是學校老師和部分學生,他們需要同考點當地教育部門人員合作;一類是在各地市的中學老師,他們在當地考點“有關系”就會直接去高校招人。數位河南大學學生向南方周末記者指認,校園周邊不少冠名“河大家教”的家教中介也參與組織“槍手”。
2012年5月25日前后,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及河南大學學生在校內多處貼出舉報信控訴校園高考替考的亂象,舉報信稱學生因不愿參與替考遭到校內外人員的騷擾和威脅,“其中不乏學生干部和老師”。
替考中介都以半隱匿的狀態活動在各個高校的“肌體”。在高校“招兵買馬”后,分散到各地考試。根據南方周末記者對2012年多名替考“槍手”的追蹤,他們多前往豫東的開封、周口、商丘等地考試。
一家商丘替考中介告訴記者,在他代理的業務范圍內,今年開封地區的雇主都已經找到合適“槍手”,當時他擔憂的就是商丘和周口尚有一些雇主沒有找到“槍手”。臨近高考這幾天,他一邊安排送人,一般還得找新的槍手,跑來跑去,“累得夠嗆”。而2011年高考,商丘市曾就抓住11名高考替考人員。
“6月1日前后,我們就送了12名替考的學生前往山西省朔州市應縣錄入指紋。”這家中介得意地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們還可以將“槍手”輸出到外省。
替考網絡
在替考業內,像王堯這樣拿著雇主的身份證和準考證直接進場替考,被稱作“硬考”。而通過偽造證件,瞞過監考老師審查進行替考則被稱為“軟考”。“軟考”屬于打馬虎眼,在操作上比較簡單,僅需將長相相似的考生和“槍手”相片進行PS處理制作證件便好,這個過程需要得到公安系統人員的幫助。
“硬考”對于槍手來說,僅需考試便可,而監考審核環節的重重門檻早已層層打通。可以說,“硬考”是一個系統工程,這其中防止高考作弊的種種措施幾乎失效。
“甚至男替女都可以。”前述商丘的替考中介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自己在當地招辦里有人護著,安全上面沒有問題,而且涉及替考學校里的關鍵人物以及監考老師都已經事先安排好,絕不會起岔子。“管理監控錄像的老師,會讓攝像頭定在該拍的地方。”
為了防止替考,山西等地實行考生指紋錄入,試圖杜絕替考發生。商丘中介得意地說,錄入指紋也不會妨礙替考產業,“不過是多走個過場而已”。
考場紀律被撕開裂縫之后,不少家長受到成功經驗的鼓舞,都愿意鋌而走險嘗試一下。市場龐大,接下來的事情則是如何尋找到槍手的問題了。
6月5日,離高考只有2天了。名為“凱哥”的替考中介仍不停地聯系著“槍手”,他用4個號碼不停跟適宜的對象聯系著。對這些未諳世事的大學生,他自稱是河南大學經濟學院大三學生,跟“學弟學妹們套近乎”。
“我的上頭就是學校的×院長,安全可靠。”“凱哥”常常自得地給他的“客戶”介紹自己的后臺。此前,他已將招募替考的傳單貼遍了開封的幾所高校,找到部分合適的替考者。而尚未找到“槍手”的雇主催促,也讓他感到異常煩躁。
陳翔東是河南大學計算機學院大二學生,作為一名高考替考的代理,他今年找到三名“槍手”。在他看來,他不過是這個產業鏈末尾的寄生者——他找到一個“槍手”的提成是三千到四千元。
根據他的了解,要將一個替考平安送入考場,雇主最少都需要付出10萬元。其中,中介要抽成約兩萬元,考場當地的監考方拿到約兩萬元,五萬元左右都得用于打通招辦里的人,而“槍手”僅拿到一萬左右。
對于中介而言,他們擁有涉及高考相關部門的關系,雖然不比權力部門,但也可以坐吃“兩頭”。一方面他們會克扣“槍手們”的酬勞,僅僅付給他們定金,面對雇主也是常收了錢,卻沒有達成協議,幫助考生考上大學。“槍手和雇主都不會因此去告發我們。”
“能請替考的都不是一般人家,這些錢對他們并不算什么的。”陳翔東所知道的是:在高考這個號稱最為嚴格的考試中,正在創造“奇跡”的推手,絕不是作為替考網絡最低一環的槍手們。
在河南的替考產業中,槍手處在產業鏈尾端,卻是關鍵的一環。好的槍手始終是替考中介以及雇主追逐的頂級資源。
行規是先付給槍手5000元定金。6月25日成績出來后,再根據成績支付后期款項,一本2萬、二本1萬、三本3000。
測試
成績好不好,上陣考一考。為了滿足雇主們不同需求,多數中介都會采取測試的辦法在考前對“槍手”進行考察。這個過程會由中介、家長的代理人以及有鑒定水平的老師共同完成,
2012年5月30日下午,根據替考廣告留下的信息,南方周末記者以“河南大學學生”的身份撥通了一個名為“商丘高考中介”的電話。接電話的是個聲音清亮的男子,他自稱是河南大學國際教育學院2011屆的畢業生,并讓南方周末記者“相信師兄”。為測試記者的水平,他定下6月2日中午安排“做卷子”。
“要是合格,你就去商丘或者周口,那邊招辦和監考老師都已經打點好了。”6月2日早間9點,南方周末記者在河南大學西門見到負責測試的一行三人。中介看上去年齡約在25歲左右,戴著眼鏡,穿著條紋襯衣。襯衣男介紹說,自己做高考替考中介已經多年。在商丘那邊由一名中學老師牽頭,擁有眾多“后臺資源”,“擔憂安全沒必要”。
之后,他將南方周末記者帶到了河南大學金明校區,并在校園內見到了另外兩名負責測試的男老師,他們是從商丘過來專門負責測試的“老師”。其中一位身材微胖的中年人是一名文科綜合老師,另一名年紀約在28歲左右操著商丘口音的男子負責數學測試。按照計劃,測試地點被安排在了河南大學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的自習室,但因臨近高校期末考試,自習室座無虛席,襯衣男又引導一行人去校區東門的生活區。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