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邊緣化?——市場公平模糊內外資界限
過去,中國高端消費者對外資超市趨之若鶩,現在,“本土品牌的高端超市里什么洋貨都有”,外資零售企業的商品優勢正在慢慢消失。另外,外資零售企業所享受的選址和稅收方面的行政“照顧”不復存在。從中央到地方,政策對其不再是一路綠燈。更為公平的市場環境已逐步形成,外資零售企業已明顯感覺“失寵”。
融資去投機化——市場健康是最大的利好
主板和創業板的在審企業數量已經超過800家。同時,VC/PE的暴利正被擠干。和2011年IPO退出平均回報7.22倍相比,2012年上半年創投回報率逐月下降,5月只有1.99倍。業內人士認為,風險投資的最終目標是要擇機退出,獲得超額利潤,目前企業IPO的遇冷及投資回報率的下降,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投資的積極性。
成本高壓常態化——運營能力回歸核心優勢
有消息稱7-ELEVEN在上海將關閉調整近20家門店,在廣州也已經關閉了10多家。餐飲業、酒店業也面臨著相同的情況。租金和人工成本上漲推高了連鎖店剛性成本,扭曲連鎖業的商業模式。提升加盟比例、提高價格、渠道下沉、合租物業、自建物業、改變用工形式……連鎖業正八仙過海,以應對成本上漲。
擴張瓶頸化——經營模式蝶變
目前,傳統零售模式占據了94%的市場份額,但這個市場份額,正面臨著四面危機。2012年11月11日“光棍節”那天,單阿里巴巴一天就完成191億元的銷售額,相當于“百貨之王”北京新光天地2011年收入的2.9倍,這讓傳統零售企業深感危機——“電商促一天、店商忙一年”。經濟環境的惡化和網購的沖擊,加速了零售業銷售下滑的態勢。而發生在零售終端的消費者也已經發生了轉變,這不僅包括新消費階層即“80后”、“90后”消費群體的崛起,也包括消費者購買行為的變化。轉型已經在連鎖企業中達成了共識【創業網 Cye.com.cn】。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