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領域創業者年輕化
“每個年齡段的創業者都有各自的優勢,但越來越多的年輕創業者,絕對是一個地區創新活力的體現。”中關村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創業報告顯示,在中關村最具優勢產業之一的電子信息業領域,34歲以下的青年創業者已占到47%,接近五成。
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愿意在中關村創業,并越來越頻繁地嶄露頭角呢? “高學歷越來越多,了解發達國家先進商業模式的渠道越來越通暢,加上移動互聯網的產生讓創業的技術門檻越來越低,這些都是年輕人愿意創業的一些原因。”中關村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
服務、資金、配導師等完善的創業環境,成了越來越多有創業念頭的年輕人投入其中的重要原因。
“剛開始創業時,找錢對我們來說太困難了。沒想到兩三年過去,情況卻完全不一樣。”與前兩次創業在自己的交往圈子里艱難尋覓融資相比,施凱文第三次創業的產品Jing通過中關村創新型孵化器36氪+舉辦的開放日首次公布后,便迅速吸引了十幾位有投資意向的投資人,團隊無須為整個活動支付任何費用。對于一個在互聯網行業、資本界毫無任何基礎的年輕小伙子來說,這無疑是一次關鍵性的“補血”。
孵化器創新模式與硅谷同步
被科技博客報道后,隔天便有意氣相投的投資人找上門來,這是36氪+提供的從媒體報道到深度創業服務的“虛擬孵化”內容的一部分;
像小孩子的“秘密游戲俱樂部”一樣,聚在一起寫代碼、做有趣的硬件也會有商業投資人主動關注,這是創客空間里面像“玩票”一樣“玩”技術的年輕人們經歷的;
入駐跨國巨頭的孵化器,主辦方免費提供業界導師服務、頂尖科學家技術輔導且不要求占有任何股份,這是微軟云加速器一批一批入駐企業正在經歷的真實場景……
36氪+、創客空間、微軟云加速器,雖然孵化形態各異,創辦人經歷也可能相差甚遠,他們卻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關村創新型孵化器。
在早期孵化方面,硅谷有YC、Tech Stars,中關村有創新工場、常青藤創業園;在創業者開放辦公方面,硅谷有I/O Venture、Hacker JoDo,中關村有車庫咖啡、3W咖啡;在創業媒體方面,硅谷有Tech Crunch,中關村有36氪;在創業者網絡社區方面,硅谷有Angellist,中關村有36tree、天使匯、創投圈等。
創業報告顯示,由于孵化主體和服務形式越來越豐富,中關村逐漸形成了與硅谷同步的孵化器創新模式,孵化器向領域專業化、服務細分化的方向發展[創業網Cye.com.cn]。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