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報道稱,事實上,美國眾議院議員羅拉巴克日前在國會聽證會上也表示,“我們需要保持警惕,我們的先進技術不應落入潛在的敵對國家手里,我們必須絕對保證ITAR或其他出口條例不被改變。”羅拉巴克還暗示,美國政府有必要對歐洲通訊衛星公司實施經濟制裁以迫使其改變決定,“如果奧巴馬政府對此不作為,那么傳遞的信息很明確,那就是向像中國轉讓技術是一種完全可以接受的商業模式。”
但《環球時報》記者在會上發現,更多歐美衛星企業的高管對維持ITAR的規定感到不解。加拿大Telesat衛星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古勒德伯格說,由于美國高科技出口限制,既限制了美國衛星生產商,也限制了具有美國生產的零部件的他國使用中國火箭發射衛星,他說:“我實在不明白,ITAR Cye.com.cn為何不能被修改?”歐洲衛星通訊公司總裁貝萊塔也表示,衛星與火箭對接、發射上天,而后星箭分離,時間十分短暫,“中國怎會在這么短的時間內獲取美國所謂的技術呢?”美國波音公司的懷特勒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波音既生產衛星,又生產火箭,還提供發射,作為發射專家,我曉得各國發射大同小異,沒什么秘密可言,有必要限制嗎?”
國際通信衛星組織首席執行官麥克格萊德表示,世界衛星公司目前深受全球金融危機及美國高科技產品出口限制的雙重影響,且后者更為致命。麥克格萊德稱,“美國航天界目前受到雙重沖擊,一是經濟危機,二是出口限制,前者或許短暫,后者則是長期痛楚。我們想與中國合作,卻無法實現”。ComDev公司CEO基廷也對記者說,12年前,公司與中國建立合作關系,并成立了合資公司,“如今,由于ITAR限制,合資公司名存實亡”。
“為什么越來越多國家和企業希望來中國發射衛星?因為中國的衛星發射價格低,技術也不比別人差。”中國美國經濟學會理事何偉文26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拒絕向中國出口衛星,理由是衛星可以軍民兩用。此外,美國也不允許其他國家購買本國衛星后用中國火箭發射,認為這也相當于幫助了中國的軍工技術。“實際上,這種限制對企業和中美關系都非常不利,屬于冷戰思維。”何偉文說,美國強調衛星可用作軍事用途,但其實大部分商品都可以軍民兩用,比如美國生產的高檔紡織品面料、優質鋼,這些都可以用于軍用,是不是也應該限制出口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