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彩電、冰箱、洗衣機和手機之后,電腦亦被納入“家電下鄉”的政策補貼范圍,此舉具有促進信息下鄉、發展現代農業、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盡快提高農民獲取知識和外向交流能力等多方面作用和意義。然而,較之于其他家電產品,“電腦下鄉”畢竟要復雜一些,相關部門和企業應當在硬件、軟件、培訓、維修、網絡等環節進一步加強調查研究,設計并開發更多符合農村環境、適應農民需求的產品和服務,為構建鄉村現代信息高速路夯實基礎。
總體來看,目前下鄉的電腦產品在質量、節能、特殊設計等方面基本能夠滿足農村用戶的需求。但是,“電腦下鄉”的目標不只是推動電腦銷售,更在于推動“信息下鄉”。調查顯示,“電腦下鄉”面臨兩大難題:一是農民缺乏電腦知識。不少農戶對電腦用途的認識還停留在子女教育和自娛自樂上,對于如何通過電腦學習科學知識、掌握農業技能、發展電子商務、查詢市場信息還不甚清楚。二是售后服務保障落后。目前電腦維修、操作培訓的服務網點大多設在縣城以上,鄉鎮一級少之又少,相關服務若不跟上,僅靠購買電腦的補貼政策,還是難以從根本上解決“信息下鄉”的問題。服務網點Cye.com.cn能否深入鄉鎮、進村入戶,是“電腦下鄉”能否順利推進的關鍵所在。據了解,聯想集團正部署推行服務下鄉的“四個一工程”,即配備“一萬名服務工程師”、設置“一萬個服務網點”、提供“一套智能網絡服務工具”、開通“一條下鄉服務專線”,力爭未來3年將電腦產品連同信息知識帶進32萬個行政村,讓500萬戶農村家庭用好電腦。這一做法很有長遠目光,值得借鑒。
與“電腦下鄉”相配套,農村信息網絡建設也需要加快進行。眼下不少農民工返鄉創業,對涉農信息的需求非常急迫,不少地區都在為返鄉農民工提供就業、創業、培訓等信息。相關企業若能憑借自身的網絡和渠道優勢,與權威機構攜手,進一步提高信息發布的準確性和時效性,同樣會受到市場及廣大農民的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