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企業而言,2009年被定性為艱難的一年,而作為消費市場的晴雨表,廣告業正忠實地反映著這種金融危機下的“陣痛”。面對客戶硬廣告(直接介紹商品、服務內容的傳統形式廣告)投入普減兩至三成的現實,那些頂級廣告公司一邊尋找新的增長機會,一邊節衣縮食,“即使是創意公司,也要像工廠一樣,在成本控制上斤斤計較。”畢竟,按照行業內的預測,今年廣告行業有望繼續保持增長的可能只有中國和印度兩個市場。
成本控制上斤斤計較
達彼思141是隸屬WPP集團的國際頂級廣告公司,在過去的幾年里,其盈利能力不斷提高。不過,進入2009年,目標被謹慎地放低了,像很多同行一樣,它需要更加賣力,才能拓展客戶。
達彼思141高管虞晨曦告訴記者,為了把寶貴的預算投向終端促銷等更為實際的行動中,客戶硬廣告的投入減少了20%至30%,而這在行業內是普遍現象。
與此同時,在客戶們苛刻的“降本增效”的要求下,最大限度地降低運營成本,也成為很多廣告公司不得不做的功課。“節流”被貫徹到最微小的環節。“我們上海辦公室的經理已經下了命令,下班時,所有的電腦都要關機,而不僅僅是‘睡眠’。”虞晨曦表示,“現在,即使是創意公司,也要像工廠一樣,在成本控制上斤斤計較。”
劇烈變化的消費行為
與捉襟見肘的客戶相比,同樣考驗廣告業的是劇烈變化的消費行為,廣告公司必須更加敏銳地把握市場動向。
達彼思141中國區整合策略總監彭鋼試圖為記者做出總結,比如,消費者可能更樂于接受給人希望的信息,炫耀式的迪拜風格正被更加強調私人感受的“無華奢侈”所取代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