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現代中藥產業制造基地、物流基地和知名中藥生產、流通企業
國務院7日發布《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表示要加大對中醫藥事業的投入,并建設現代中藥工業和商業體系,加強中藥產業發展的統籌規劃,制定有利于中藥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并表示,醫療保障政策和基本藥物政策要鼓勵中醫藥服務的提供和使用。
《意見》中提出,組織實施現代中藥高技術產業化項目,加大支持力度。鼓勵中藥企業優勢資源整合,建設現代中藥產業制造基地、物流基地,打造一批知名中藥生產、流通企業。加大對中藥行業馳名商標、著名商標的扶持與保護力度。優化中藥產品出口結構,提高中藥出口產品附加值,扶持中藥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業內分析師指出,這將對品牌型和創新型中藥上市企業帶來利好。目前,A股中醫藥上市公司家數較多,規模大小參玼不齊,但其未來發展空間巨大。其中有些具有知名品牌、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研發生產能力,產品屬于醫保中藥目錄的上市公司,將更多受益于《意見》。目前A股中藥類型企業有近40家,品牌型如同仁堂、廣州藥業、云南白藥、東阿阿膠、馬應龍、片仔癀等,現代中藥企業如三九醫藥、天士力、康緣藥業、江中藥業等。
《意見》提出,提升中藥產業發展水平。促進中藥資源可持續發展。加強對中藥資源的保護、研究開發和合理利用。完善中藥注冊管理,推進實施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加強對中藥飲片生產質量和中藥材、中藥飲片流通監管。鼓勵和支持醫療機構研制和應用特色中藥制劑。
《意見》指出,加大對中醫藥事業投入。各級政府要逐步增加投入,重點支持開展中醫藥特色服務、公立中醫醫院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學科和重點專科建設以及中醫藥人才培養。落實政府對公立中醫醫院投入傾斜政策,研究制訂有利于公立中醫醫院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的具體補助辦法。完善相關財政補助政策,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中醫藥適宜技術與服務。制定優惠政策,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捐資支持中醫藥事業。合理確定中醫醫療服務收費項目和價格,充分體現服務成本和技術勞務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