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黃金投資市場存在三大‘陷阱’”,北京黃金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劉山恩昨天在由該研究中心主辦、恒泰大通黃金投資公司協辦的“中國黃金市場投資者保護與風險防范研討會”上發言說。
■信息不對稱催生“霸王”合約
劉山恩明確表示,我國在投資者保護方面仍有大量工作要做,其中當前存在的黃金投資的三大“陷阱”應是要著力給予解決的。首先是經營者話語權強勢形成的信息不對稱。
經營商擁有規則制定的主導權,是交易規則的制定者,受貪婪的驅使有可能會利用自己的特權而向外轉移風險,而使投資者利益受損。而目前由于其所擁有的經濟優勢,而擁有市場話語權強勢,使投資者擁有的是不完全的信息,甚至出現“霸王”合約,投資者經濟受到損失后,才如夢方醒,但為時已晚。
為此,要保護投資者就需要對經營者話語權強勢有所制衡,由于黃金投資者高度分散,難以形成有力的制衡力量。劉山恩建議,發揮監管部門和行業組織的作用,建立獨立的市場信息的發布平臺,為社會提供權威的市場信息。監管部門應建立黃金企業入市標準,將無資質、無誠信的企業淘汰出局。設立黃金投資產品風險分類及評估制度,為投資者選擇投資產品提供指南,可適時發布評估結果。
■法規滯后導致“灰色地帶”
第二個陷阱就是法規建設滯后形成的法制灰色區。
劉山恩指出,《金銀管理條例》是反映黃金統收統配管理的法規,隨著上海黃金交易所的開業運行,這一條例雖未宣布廢止,但已終止,黃金管理就處于無法可依的狀態。
因此劉山恩建議,適應改革新時期的新的黃金管理法規建設滯后必須盡快解決,已到刻不容緩的地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