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呂梁市中陽縣,記者看到漫山遍野核桃樹結出了綠色的果實,一戶種植戶告訴記者,收成全部由山西慧仁核桃食品有限公司按市場價收購。公司董事長袁錦偉也是一位靠承包煤礦發家、轉投農產品深加工的“煤老板”。中陽縣提出了實施10萬畝核桃富民戰略,袁錦偉認為這是個將呂梁山特色農產品推出去的好機會,他籌資1億多元,建設了年產萬噸的核桃加工廠,主要生產冷榨核桃油、核桃休閑食品和小雜糧等。
2009年,公司投資4000萬元,啟動核桃深加工二期項目,以公司+農戶+基地+科技的形式,將農民生產的農產品全部收購加工,目前已帶動3萬農戶共計10萬農民種植經濟作物。
不少煤老板轉型對高效農業、園區農業、生態農業等現代農業形態興趣濃厚。在孝義市高陽農業科技園區,記者采訪到原來從事煤炭開采、現在經營淀粉業的山西惠農淀粉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郭治山。談起“從黑到白”的轉產他信心很足,“投產以后一年內可以生產淀粉12萬噸,產值是3億多元,產生利稅2900萬,還能帶動咱們當地玉米、土豆的種植。”
義恒泰焦化廠組建恒泰科技生態有限公司,投資5000萬元培育了“土肥--種植--加工--銷售”的立體化良性循環農業模式,形成集園林綠化、花卉、水族、特色養殖、綠色食品開發和生態旅游為一體的產業鏈。
創辦第一個農村“大學生創業園區”
最近,32歲的太原市晉源區“煤老板”武擁軍創建了山西省第一個農村“大學生創業園區”。
2005年武擁軍通過開煤礦,武擁軍積累了2000多萬元資金。他意識到小煤礦很難有長遠發展,果斷地開始轉型。2006年他在王郭村種植了1000畝水稻,希望重塑晉祠大米的品牌。
2008年,武擁軍生出一個大膽的想法:興辦一個大學生創業園區,既能為大學生提供創業機會,同時也可以通過提升產業的科技含量,實現旅游和農業資源價值的最大化。為了讓這個想法實現,武擁軍多次前往北京咨詢專家,探討項目的可行性。經過不斷調整方案,他將園區規劃為荷花觀賞區、蔬菜大棚區、戶外活動區、種植區、養殖區、養生堂6個功能區,可以同時滿足旅游觀光、生態農業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