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山泉質疑砒霜門事件有人操縱 預計損失達10億(圖)
人民網11月30日電30日下午,就“砒霜門”事件,農夫山泉在杭州召開全國媒體的新聞發布會,指出:11月24日海口市工商局發布商品質量監督消費警示,稱“農夫山泉廣東萬綠湖生產的6月27日批次30%混合果蔬汁及8月16日批次水溶C100西柚汁飲料總砷含量超標,不能食用”是一個錯誤。
“就在這次會議開始前半小時,我們收到了國家質檢總局的通知,農夫山泉兩款產品總砷含量合格,證明我們同一批次的產品是符合標準的。”農夫山泉董事長鐘晱晱說。
產品抽檢結果為何前后不一?
農夫山泉董事會秘書周力表示,針對24日海口工商消費警示所抽檢的批次產品,農夫山泉在海口當地公證處和北京當地公證處的雙重公正監督下,將同款、同批次的留存產品向位于廣州的國家級檢測中心——國家加工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及河源市質量計量檢測所同時送檢。11月26日河源市質量計量檢測所出具的檢驗報告及28日國家加工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出具的檢驗報告均顯示:總砷含量合格。
同時農夫山泉還出示了近三年來具備資質的檢測機構出具的有關農夫果園和水溶C100總計142份檢測報告。所有檢測報告均顯示總砷含量合格。
那么到底為什么海口工商的檢測結果就不合格呢?
對此,鐘睒睒表示,國家級質檢再次檢測后結果表明,所有產品均符合標準,而海口工商局的檢測程序存在諸多不合規現象。
鐘晱晱稱:“砒霜門”事件在短短七天內已經在國內外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但其至今未從海口市工商局獲得任何有關本次抽樣檢測的書面資料、處罰決定或通知,這是極不正常的現象。
農夫質疑:海口工商違規越權執法
農夫山泉律師葉志堅表示,根據《食品安全法》及相關法規,對流通環節食品進行抽樣檢驗時,應當由有資質的檢驗機構取樣,而不是由工商局自行抽樣,所有抽樣應當由被抽樣檢驗人確認,抽樣記錄應當按檔案要求管理,公眾有查閱監督檢查記錄的權力。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在收到檢驗結果5個工作日內必須將檢驗結果通知被檢驗人。當被檢驗人對檢驗結果有異議時,應當申請復檢,復檢機構由復檢申請人自行選擇,并以復檢機構出具的復檢結論為最終檢驗結論。
“但至今,我們未從海口市工商局獲得任何有關本次抽樣檢測的書面資料、處罰決定或通知。”周力表示,從報道中獲得該信息后的第一時間,農夫即派代表去海南工商交涉,農夫山泉多次要求雙方共同盡快抽檢、復檢,卻被告知“重新抽樣本批次產品是不可以的,不可能推翻海南最高權威檢測機構的結論。但可以抽檢其他批次的產品,如檢驗合格,工商會對外發布產品現已合格的信息。”
“更為嚴重的是11月24日海口市工商局在未告知農夫山泉的情況下,直接以"第八號消費警示"的形式向多家有影響力的媒體披露了農夫山泉兩款產品經檢測砷含量超標的消息。”周力說。同時他質疑,依照《食品安全法》第82條:工商局無權發布砷是否超標這樣的信息,也無權發布食品安全風險警示信息。
“發布食品安全風險警示信息屬衛生行政部門的職權。海口市工商局非但發布了該類信息,而且巧妙地將砷與砒霜這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聯系起來,其中很多的疑點不得不讓人懷疑。”周力表示。
他進一步解釋道:總砷指無機和有機化合物中砷的總量。一般在水體、土壤中都含有一定的重金屬,也包括一定的砷,只要含量在合理范圍內,都是準許的。而常說的砒霜,則是指三氧化二砷。砷與砒霜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物質。
農夫山泉稱經銷商曾遭當地工商威脅
更讓人吃驚的是,鐘睒睒透露,該公司經銷商曾受到過當地工商的威脅。他說,海口市工商局的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曾向該公司經銷商表示:該事件很嚴重,與三鹿毒奶粉事件相似,媒體一旦披露農夫山泉就將破產,若不與工商搞好關系,產品在海南就賣不了了等等。不過鐘睒睒坦言,有經銷商可以作證,但沒有錄音證據,也并不清楚說話人的身份。
對于農夫山泉這一表態,海南省工商局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11月28日,海口工商局已將同批產品送至北京國家級檢測機構進行最后復檢,目前還沒有收到檢驗結果。
針對農夫山泉今日指控海口市工商局執法人員知法犯法,該負責人稱,“檢驗結果還沒有出來,對于這個事情要等結果出來后,會做出公開公正的處理。”
質疑有人幕后操作 堅決用法律維權
鐘晱晱表示:這一事件是繼前段時間“水源門”、“假捐門”之后的又一起經過蓄意策劃和操縱的惡性事件。國內最好的飲用水源被污蔑為工業用水,繼而推導出“農夫山泉不能喝”;“一分錢”的善舉演變成偷稅,繼而推導出“農夫山泉不誠信”。今無中生有的砷超標被詆毀成農夫產品含砒霜,繼而推導出“農夫產品有毒”,幕后黑手用一套已經建立的完整和相似的流程在四個月內對農夫山泉發起了三次攻擊。
“這一系列事件的策劃和推廣手法極其類似:幕后黑手首先買通個別行政執法機關的個體,繼而利用強大的法權體系中存在的監督漏洞向個別紙制媒體披露負面信息,最后通過網絡媒體擴大形成廣泛報道,造成惡劣影響。由于政府職能部門的違法行政使執法機關形象及公信力受損;為了小團體的利益,動搖了社會經濟秩序和法權體系根本。”鐘晱晱說。
吃了如此大的啞巴虧,鐘睒睒堅定的表示,一定要通過法律手段進行維權,為自己的名譽討回公道。在這一事件中受傷的不僅僅是農夫山泉,更有中國的飲料食品產業;受到質疑的不僅僅是海口市工商局的執法能力,更有中國行政機關的公信力;受到沖擊的不僅僅有中國13億的消費者脆弱的消費信心,更有中國的作為泱泱大國的國際形象。至于維權訴訟的時間,要等具體損失評估出來才能進行。“我們肯定有責任心的媒體介入調查,以重塑消費者信心,還事實以本來面目。”鐘睒睒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