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大戰一觸即發:內容資源成核心優勢
“以中國的市場為例,如果每13個人有一部電子書,就意味著中國的市場將有1億部電子書,假設以每部售價1000塊錢計算,就是1000億元的產值。如果把內容提供商、渠道運營商都考慮進去,那么這個產值將是數千億元乃至上萬億元。”盛大文學首席版權官周洪立在本月10日宣布該公司“一人一書”戰略計劃時如是說。
正如周洪立所說,巨大的產業蛋糕給電子書市場帶來了巨大的商機。據記者了解,今年將有400多家企業推出自己的電子書品牌,無論從內容、設備或是文件格式上來說,一場沒有硝煙的電子書大戰已經迫在眉睫。
內容之爭
云圖書館占領數字出版制高點
面對電子書這個數千億元的新興產業蛋糕,許多企業都瞄向了這片“紅海”,希望借助這波浪潮,賺得盆滿缽滿。周洪立直言,電子書大戰已經拉開了序幕。“隨著漢王的上市以及整個中國數字出版大環境的變化,必須有人站在制高點上做出前瞻性的戰略規劃,否則這場戰役將會成為廝殺。”周洪立如是說。面對中國數字出版大環境,周洪立把企業未來的發展寄托在自己剛剛推出的“云圖書館”計劃上。
有業內人士分析,該計劃除了將盛大文學旗下5家原創文學網站的內容全部接入外,也將向內容提供商開放,接受報紙、雜志、博客、論壇等版權內容自由接入、自主定價,即App Store模式(App Store是蘋果公司基于iPhone(手機上網)的軟件應用商店,向iPhone的用戶提供第三方應用軟件服務)。這意味著盛大不僅提供原創內容,還提供更多的版權內容。在豐富自己的終端后,形成一個龐大的有利可圖的交易平臺,并預示著盛大不只是Google Book 和Ama-zon Kindle數字出版模式的模仿,還將是內容生產的集合商。
內容資源成電子書核心優勢
就在盛大文學打算搶占電子書內容制高點時,方正旗下的番薯網也在積極備戰內容資源。據記者了解,方正目前擁有180萬種已出版圖書資源,近60萬種可翻閱、可銷售電子書,數十萬個作者門戶以及500多個出版社門戶,雖然相比盛大“云圖書館”300萬種圖書資源差了一些,但廣州金蟾軟件研發中心有限公司總裁楊洪認為,盛大文學的此項電子書計劃也并非是不可攻破的“堡壘”。“雖然盛大文學有著1000萬注冊付費用戶、500億字的原創文學。但從現實而言,網絡文學在出版界中僅僅是一個支流,主流依然是傳統的出版社、出版集團。”
“從市場角度來看,多數人不會為閱讀網絡文學而購買電子閱讀器。況且目前網絡文學的消費群體主要是青年人,對于他們而言,可選擇的閱讀載體很多,包括電腦閱讀、手機閱讀,甚至是PSP,加之他們在市場上的消費實力并不強,所以盛大電子書市場的發展不能僅僅依靠這部分群體。”楊洪認為,消費者最看重的不是電子書的容量,而是產品的閱讀舒適度和價格。
“未來電子書拼的就是內容,設備上的差距對于各個廠商來說都屬于小差距化的競爭,更何況如今的電子書市場90%由漢王壟斷。因此,電子書在今明兩年的爭奪將越發激烈,其爭奪主要集中在誰能與更多的出版社達成版權合作。”數字出版界專家王華說道。
設備之爭
漢王一家獨大難促產業發展
本月初,國內最大的電子書制造商漢王上市,讓電子書成為市場上又一“掘金王”。
漢王之所以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原因在于漢王一直堅持自主核心技術的創新和開發。比如,漢王成功將自主研發的手寫識別技術融入電子書產品中,并推出全球第一款具有手寫識別功能的電子書,但不得不說,目前漢王的前進腳步已經放慢,影響其繼續前進的關鍵則是其在市場一家獨大,缺少壓力。
相比美國,截止到2009年12月Kindle在全球累計銷量更是達到了300萬臺,其開發商亞馬遜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書終端供應商。但在美國電子書市場并不只是亞馬遜一家獨大,索尼推出的Reader也在不斷給亞馬遜施加壓力。目前Reader的市場份額僅次于Kindle。索尼統管該業務的負責人平井一夫表示,隨著電子書市場的擴大,索尼將不斷增強硬件及內容優勢,力爭在2012年占到全球份額的40%。同時,索尼希望通過推出內置3G無線通信功能的電子書終端,力爭趕超亞馬遜。正是因為有了同行業間的追逐,美國電子書產業才能逐漸走向完善。
作為國內另一家電子書廠商品牌,廣州金蟾軟件研發中心有限公司很早便推出了名為易博士的電子閱讀器。在楊洪看來,“競爭者的加入,可以帶動更多資金投向電子書產業,這對產業的發展而言也是很有益的”。
伴隨著電子書品牌的增加,也意味著企業面臨的競爭近在咫尺,對此楊洪把易博士的營銷策略放到了價格上。“中國人對電子書的價格敏感度是相當高。我們之前做過一個市場調查,在購買電子書的消費者中,愿意花2000元以上購買的人基本沒有,愿意花1000-2000元的占總人數的 28%,愿意花1000以下的則占到了驚人的72%。”
對此,楊洪制訂了“甲殼蟲”計劃,就是要將成本降低,促進電子閱讀器成為大眾消費品。目前易博士產品價格控制在千元以內。“當年為了實現每一個德國家庭都能買得起車的夢想,德國大眾推出了甲殼蟲,最終在全世界銷售了2000萬輛,今天我們也要讓中國的電子書成為大眾消費品。”楊洪說。
此外楊洪認為,隨著電子書品牌的增多,競爭愈發激烈,整個市場環境就更應該得到有效的管理。他舉例說道,“某品牌電子書曾在其廣告中聲稱,只要買一本電子書,就會附贈3000本預裝正版書。我們假設一本書是20元,那總共是6萬元,按10%的版稅計算,就是6000元,就按20%的分成比例計算,這家企業要為出版商支付1200元的版稅,可是誰知道這些錢有沒有給?當然,有人會認為這些圖書中有《紅樓夢》之類的無版稅圖書。這種書叫做公版書,而不能成為正版書。只有在有版權的前提下,才有正版、盜版之分。但是這家企業在廣告中告訴大家送的是正版書。這其中,要么是這家企業用概念欺騙了大家,要么這家企業就沒有給出版者版稅”。
年底電子書行業將洗牌
相比市場上的喧囂,方正集團副總裁鄭鐵男在這場被媒體渲染為戰國時代的電子書大戰中,卻顯得冷靜沉著。他甚至認為,現在的電子書市場只是處于萌芽階段。
“從國內電子書產量來看,還不能稱得上是一個成熟的市場。如果有一天,TCL、康佳等電子企業都開始涉足閱讀器產品,以其強大的流水線作業,產能和產量連目前的電子書龍頭漢王也會略顯遜色,那時候才能稱得上電子書市場的戰國時代。無論是漢王、盛大或者方正,都將只是市場中的一個部分。”鄭鐵男如此評價道。
雖然電子書市場只是剛起步,卻也熱鬧非凡,不論是以技術為代表的硬件廠商漢王,還是以內容為優勢的超星、中文在線、硬件軟件廠商,以及無數山寨品牌,都已迫不及待地加入到這場產業浪潮中來。
面對同樣的市場環境,方正飛閱傳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管劍卻得出了不同的結論。“今年年底前,電子書市場將出現洗牌。”管劍認為,目前的市場雖然不確定性因素很多,但是可以肯定,目前的電子書消費市場中送禮占了很大比重。同時,伴隨著漢王的上市,許多非理性的資本也在流入電子書市場。“年底,將會有兩大類電子書產品最有優勢,一類是電信運營商扶持的品牌,一類是山寨機。”管劍說。
格式之爭
防盜版還是保利益
電子書的格式問題一直伴隨著電子書的發展,也同樣是制約產業發展的一只“攔路虎”。
王華認為,在電子書產業萌生之初,國內廠商在格式研發上確實相互沒有通氣,“格式標準牽涉到商業利益,研發自己的格式可謂有意為之”。
對于“有意為之”,深圳掌媒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張小洋給出了如下理由。“以掌媒為例,我們做內容資源在手機上的表現,必須有創新性的技術和創新性的功能、特色,而這些功能、特色在現有的任何一種格式、技術中都沒有辦法實現,我們不得不靠自己去創新。那么我們把這個技術做出來,做成自己的格式,產生了發明專利,相當于自己的標準,這是由于通用的格式達不到我們所期望的高度,解決不了企業的個性化與創新的需求。”
同時,張小洋認為電子書產業的良性發展依賴于有效的版權保護,“我們開發自己的格式就是為了防盜版、防復制。如果采取通用的標準,除非大家能夠保證共同遵守,否則你也能打開我的,我也能打開你的,你花錢買的內容,我可以很方便地獲取,以現在的市場環境,誰采取通用格式誰吃虧,特別是那些注重版權的企業”。
在楊洪看來,對于格式的爭奪企業是有意為之,也是不得不為之。“用通俗的話來講,格式相當于一個‘暗箱’,企業通過格式對內容進行了加工,把沒用的、不可經營的東西變成可經營的產品,這個 ‘暗箱’對廠商來說意義可想而知。”
統一格式言之尚早
盡管格式問題直接牽涉到企業的利益,但如此多的圖書格式,早已讓消費者看暈了頭。近日記者在中關村看到一位打算購買電子書的王女士,“這已經是我第三次跑過來了解產品,直到現在我還沒選擇到合適的電子閱讀器”。在王女士看來,合適代表著電子書對圖書格式的全面兼容。“現在市場上電子書的品牌多達近百種,每種電子書可以閱讀的圖書格式都大不相同。往往從番薯網下載的圖書放到其他品牌的閱讀器中就無法閱讀。這不是切斷了我們的內容來源嗎?”
目前,電子書的格式標準化問題已引起了出版機構、圖書館、數字出版技術提供商、工業和信息化部以及新聞出版總署等機構的廣泛關注。據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出版標準化研究室張書卿介紹,目前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關于出版物的標準化制定尚處于立項階段。“標準的制定是很嚴謹的事情,要通過一定的程序,相當于一項法律的出臺,要嚴格遵照程序。以國家標準為例,要經過研究階段、立項階段、起草階段、征求意見階段、審查階段、批準階段、出版階段、復審階段、廢止等步驟。”她同時強調,標準化的根本目的不是要限制競爭,而是給技術一個最佳的秩序。“在這種秩序下,大家的利益應該是均享的,同時能夠推動行業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