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礦泉水和一份盒飯都成為搶手貨,一家小小的便利店內滿是客人。這是記者在世博園區試運營首日所看到的一幕。
當世博會腳步臨近時,各大零售商都開始瞄準這塊“大蛋糕”,百聯、沃爾瑪、麥德龍等分別啟動了不同模式的世博商品銷售模式,以往還暗地里“較勁”的零售商們,將在世博園區5.28平方公里的面積內展開“貼身肉搏”。
直入園區的先機
上海的“商業大鱷”百聯集團顯然已占據“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先機。他們進行世博零售品銷售的方式也非常直接——在全國開設超過2000家世博特許商品銷售網點,并以開設旗艦店和入駐世博園區等形式拓展。
百聯集團表示,目前其麾下擁有約4000多家各類業態門店,作為上海商業航母,已擬定了世博營銷百日計劃。首先,百聯在市百一店和五角場百聯又一城各開設一家超大面積的世博特許商品旗艦店,前者面積約1500平方米,后者面積約1000平方米。其中,市百一店旗艦店經營特許商品品種超過3000款,是迄今為止經營面積最大、品種最多的世博特許商品商店。
此外,百聯還將以專柜、專賣店等形式在全國發展超過2000家世博特許商品銷售網點。其中包括在世紀聯華設立57家、快客便利店設立909家、羅森便利店設立299家、華聯吉買盛設立26家、長三角地區聯華和華聯超市設立數百家等。
不過,對于百聯來說,最重要、最直接的是進入世博園搶占商機。
百聯集團有關負責人透露,這些園區內的零售網點銷售額被集團很是看好,集團希望通過園內的直接零售網點以及全國2000多個世博特許商品專賣店或專柜、旗艦店等渠道,使百聯集團整體的世博特許商品的總銷售額未來達到65億元。
除了百聯,經過競標后,同樣有幸進入園區直接搶占客源的還有全家便利店,全家總經理室經理彭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根據官方預測的世博會期間入園人數計算,園區內的便利店銷售額應該會明顯高于平時的同類門店。
根據業者估計,園區內消費類連鎖門店的每月單店營收預計是平日同類普通門店營收的3倍左右。
外圍爭搶世博商機
世博園區內的商業布點數量畢竟有限,大多數零售企業無法直接入園開店。但在外圍,零售商們并沒有閑著,他們都在試圖以曲線方式搶奪市場。
7-ELEVEN采取的是“貼身”策略,并專門準備了一套“上海7-ELEVEN世博會專案”,即在世博園區周邊的地鐵站設立門店,并趕在4月底開業,同時,他們也獲得授權,可在門店內售賣世博會特許紀念品。此外,他們還將自5月5日起設立專案架推出各地特色商品營銷,以滿足全國各地游客的不同消費需求。
全球零售巨頭沃爾瑪則別出心裁地與攜程聯手,在全國11個城市的45家沃爾瑪購物廣場和3家山姆會員店開始獨家銷售攜程的“上海2010世博快線”系列產品。由攜程提供的“世博快線”產品共三種——單次入園產品、三次入園產品及五次入園產品。“世博快線”包括世博園入園門票;上海市內指定地點到世博園入口免費巴士接送服務;快速入園服務;世博園熱門場館預約服務。此外,沃爾瑪近期還啟動了世博特許商品專區,進行世博產品的銷售。
“沃爾瑪與攜程的合作屬于業外代理,即由攜程制作產品,再由零售商這種非旅游業者的業外渠道進行銷售。這對于攜程拓展世博旅游產品的線下銷售很有作用。而零售商也獲得了利益。”上海市旅游局旅游市場管理處副處長顧建斌告訴本報。
分析人士指出,不論是運用哪種模式,零售商們在抓牢商機的同時必須冷靜謹慎操作,比如園區內零售網點與普通零售網點的商品銷售品類有明顯差別,因為其銷售商品必須是世博局官方認可的商品,所以對供應商有嚴格的選擇。而沃爾瑪與攜程的業外代理模式則需謹防管理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