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頭溝
采用生態修復技術還綠煤山
記者昨天獲悉,自5月5日門頭溝區清水鎮召開關閉煤礦現場會后,遺留在該鎮內的全區最后6家煤礦已于5月25日徹底關閉,門頭溝區自唐末以來的采煤史自此結束。在各項手續辦理完畢后,這6家煤礦將進行砂漿砌封,同時啟動煤礦礦山復綠計劃。
在歷史上,門頭溝區是北京市的主要能源基地,曾以“京城一盆火”聞名,其煤炭開采業可以追溯至唐末時期。進入新世紀,隨著首都經濟結構和城市Cye.com.cn功能定位的戰略性調整,門頭溝區被賦予“生態涵養發展區”新的功能定位。自2005年起,門頭溝調整產業結構,全區254個煤礦、28家石灰土窯、39個砂石場全部關閉。
通過幾年的生態修復工程,門頭溝區已經積累了整套修復煤山、礦山的實際經驗,共引進和創新了21種國際上最先進的生態修復技術,示范修復治理六大類生態破壞類型1082畝。
徹底關閉煤礦后,門頭溝區將采用各種生態修復技術,還綠因采煤造成的煤山和荒山,進一步推動生態環境建設和培育生態產業發展。
在砸碎挖煤這個“祖傳飯碗”、全面退出資源開采業的同時,門頭溝區確立了都市型現代農業、旅游休閑產業等五大產業發展方向。同時,全力加快永定河綠色產業發展帶建設,加快溝域經濟發展步伐,實現生態涵養和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