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分析】
體現在零售端的價格上漲,無不由于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如小麥價格上漲推高方便面的成本,棉價飆漲讓全棉衣服價格水漲船高。
農產品特性使價格易暴漲
對于綠豆、大豆、大蒜等農產品的“身價倍增”,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奚君羊說,農產品本身特性決定它相比其他產品更容易出現價格暴漲現象。 “相對來說,農產品剛性需求的特點明顯,幾乎不會因為價格上漲而減少需求;農產品價格很難像家電產品一樣,由于生產效率提高,導致成本下降而降價;一旦出現通貨膨脹預期,農產品上漲得最快,從種植、收割、收購、批發到上市,每個環節都上漲一點,到最后上市的價格就會很高。 ”奚君羊分析道。
產量減少致供不應求
今年以來,中國相繼經受北方低溫、西南旱情、南北方洪災,今年價格上漲的各種產品中部分農產品如棉花、板栗、糖、大豆等皆有減產的跡象,自然災害成為減產源頭,這恰恰是游資爆炒的導火線。
以棉花為例,上海市紡織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寅峰介紹說,南方多個省份洪災,以及主產地新疆地區的棉花歉收,直接造成今年棉花產量減產兩到三成。棉花生產大國印度限制棉花出口、巴基斯坦棉花遭災大幅減產也直接導致棉花供不應求,這些成為棉價上漲的主要推手。
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等機構預測,今年全年我國油菜籽同比減產5%左右,大豆保產或減產1.3%;進口食油和食油籽折油合計同比減少4%,推動了食用油價格上漲。不久前,花生和玉米也傳出減產消息,價格走高。中秋節前后的連續陰雨天氣造成山東境內花生產量降低兩成左右。業內人士表示,去年花生最高收購價只有7000多元/噸,而今年山東、河南等地的收購起步價就已經超過去年最高價,達到8400元/噸左右。
西南旱情則帶來玉米和蔗糖兩大商品的減產,其中玉米減產的影響更為深遠,作為飼料的主要成分,帶動飼料價格上漲和養殖成本提高,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受益豬價在三季度反彈,玉米需求增加,加上夏糧減產等原因,玉米價格在三季度維持高位,玉米進口也大量增加。業內人士表示,由于今年東北玉米抽雄孕穗期遭遇暴雨天氣,有減產預期,國內玉米將會繼續維持高價。目前玉米價格已經同比去年上漲40%,生豬、禽類養殖成本提高,推動肉價上揚。
漲了一年也不停歇的糖價也拜減產所賜,合計預計2010/2011榨季全國產糖量大約為1174萬噸,不僅遠遠低于之前1250萬噸的預計,甚至還未能恢復到2006/2007榨季1199萬噸的水平。
游資炒作成“幕后黑手”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周思然認為,各種農產品一路飆漲,導火線是南方干旱及北方低溫等天氣災害引發的減產問題,而游資則利用一些農副產品季節性強、地域性顯著、產量小等特點進行炒作,進而推高價格。
以糖價為例,一年多前白糖市價一度維持在2700元/噸的水平,去年底突破5000元/噸,目前糖價相較去年同期上漲70%不止,北京糖業煙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任長青認為,人為炒作是推動糖價瘋狂飆升的幕后黑手。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