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
小麥、玉米和水稻大漲
受漲價預期推動,農產品、農業股出人意料地成為春節后金融市場的熱點,小麥、玉米和水稻三大糧食期貨在節后的首個交易日大幅上漲,小麥期貨更是出現了罕見的漲停行情。玉米和稻谷期貨跟隨小麥上漲,其中玉米主力合約單日上漲2.23%,早秈稻上漲2.31%。隨后的兩個交易日,資金炒作農產品的熱情不減。
股市上,農業股在春節后一飛沖天,金健米業、隆平高科、華英農業等農業股甚至出現連續漲停行情。
現貨糧食批發價格也蠢蠢欲動,以玉米為例,根據中國糧油信息網的監測數據,節后廣東玉米價格持續上漲,2月10日,15%以內水分新玉米成交價格在2200元/噸,較前日上漲了30~40元/噸。現貨市場,昨日廣東市場15%以內水分玉米的主流成交價格在2230元/噸,較前日上漲30元/噸。
原因一:
北方大旱導致投資者擔心
對于這一波糧食價格的上漲,業內人士認為是受到多種因素疊加的推動。“最主要的是北方大旱導致市場投資者擔心冬小麥可能出現減產!廣州期貨研究部副總經理羅強表示。據農業部公布數據,截至2月9日,北方八省冬小麥受旱面積達11595萬畝。
“2、3月是小麥的返青期,這一過程中水分是否充足將直接影響到小麥的產量,因此市場對北方八省的干旱顯得尤為關注!绷_強表示。
據悉,這兩年國內極端天氣頻頻出現,農產品的穩產和增產有著不小的難度。因為天氣等原因澳大利亞農業大規模的減產和損失已成定局。而美國自去年起開始利用玉米提煉生物燃料,通過巨額的補貼政策,抬高糧食價格,也引發了國際糧價的節節攀升。
原因二:
資金涌入糧食市場
另外,流動性泛濫也正在成為糧價上漲的催化劑。由于美聯儲兌現了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使得大量避險資金流入石油、黃金、糧食等大宗商品,再加上各新興經濟體自身貨幣也超發等原因,糧食屬性“金融化”將成為推高糧價的最大推手。
春節長假過后,借助干旱題材資金紛紛流入糧食類品種,大量的資金涌入造成價格飆升。
根據大商所及鄭商所公布的統計數據,三大糧食期貨春節后均出現大幅增倉,其中節后首日增倉最為明顯,鄭州商品交易所上市的強麥期貨總持倉量當日增加11.38萬手至26.18萬手,增幅高達76.8%;玉米期貨增倉近7.5萬手,增倉幅度也達到了11%;早秈稻期貨當日增倉幅度也超過10%。
昨日,玉米期貨總持倉增加逾8%,強麥和早秈稻的持倉量有微幅減少,顯示市場資金對糧食的炒作熱情并沒有退卻。
預測:
糧價雖將高 “豆你玩”“蒜你狠”難再現
截至2010年11月份,中國谷物進口量達551萬噸,同比增長106%。分析指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之一,國際糧價高企,自然會導致我國的糧食價格上漲。但對于糧食價格在兔年春節后的暴漲,業內人士認為難以持續。羅強表示,期貨市場及股市上對糧食價格及農業股的炒作有些過頭,雖然確實有較多的利好因素推動糧食價格上漲,但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糧食供應充足,此外糧食市場體量巨大,資金難以像炒作綠豆、大蒜等小農產品一樣來炒作糧食。
中證期貨農產品分析師麥兆銘也認為長期來看糧食價格易漲難跌。但短期來看,糧食價格的暴漲肯定會引起監管層的關注,目前國內的通脹壓力非常大,預期1月份的CPI數據可能超過5%,如果糧食價格出現大幅上漲無疑將助推CPI上漲,糧食價格如果在短期內大幅上漲有可能招來政府的強力調控。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