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等八部委近日聯合發布通知,通知指出,自2011年3月1日起將在網絡游戲行業全面實施家長監護工程。這是國家在防范青少年網游沉迷系統中又一重要舉措。然而,在失敗的綠壩和備受詬病的網游實名制之后,網游家長監護工程能否產生實效成為討論熱點。
綠壩也好,網游實名制也好,這些都是為保證網游產業能夠持久發展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范圍“小眾” 作用有限
網游家長監護工程首次將家長納入防沉迷體系中來,根據通知的規定,家長可以向網絡游戲經營單位提供合法的監護人資質證明、游戲賬號以及限制措施等信息。限制措施包括:限制每天或每周玩游戲的時間長度,限制玩游戲的時間段,或者完全禁止。
然而網游家長監護工程是否能發揮效用,社會上呈現出不同的看法。有家長表示歡迎,他們認為這能從根本上幫助孩子戒除網癮。
但與此同時,更多業內人士表示擔憂,“我們要注意的是,這一工程其實只適用于少數的家長”。易觀國際分析師玉軼認為, 網游防沉迷系統本身就針對青少年中少數的網癮患者,而家長監護工程無論從意義上,還是從實際操作上來說,也只能讓患有網癮的青少年的少部分家長真正達到幫助孩子戒除網癮的目的。
“首先,防沉迷體系是個大工程,家長監護工程從重要性上來說,只能算是大工程中的一個環節。”玉軼說,其次,家長能否真正使用這一工程帶來的便利,本身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例如,有很大一部分家長對電腦操作一竅不通,指望家長幾天內學會電腦,甚至操作網游基本不現實;另外,網游家長監護工程需要一系列的手續,這也讓部分家長望而卻步;最后,即便是家長去聯系網游公司,各個公司對于這一政策的執行也各有不同,程序繁瑣,費時費力。“因此,最終真正通過網游家長監護工程進行監護工作的,應該算是一個相對小眾的家長群體。”玉軼表示。
業內看淡 無礙經營
在網游家長監護工程中,網游公司承擔了重要的職責。根據規定,網絡游戲經營單位要建立專門的服務頁面,公布專線咨詢電話,開通專門受理渠道,介紹受理方式。對于此次網游家長監護工程的要求,業內普遍反應平淡。
北京一家大型網游公司的負責人向記者表示,規定一發出,他們就做出了相應的調整。“我們新招了兩個工作人員專門負責此事,也按照規定建立了一整套體系。”該負責人表示。
“不同于網游實名制,這次網游家長監護工程其實相當于增加了一個客服項目。”該負責人表示,之所以大部分網游公司對此反應平淡,也主要因為此次工程實質上并未對游戲運營產生多大影響。大部分網游公司只是從自己的客服團隊中劃分出幾個人,以專職或者兼職的身份來處理相關事宜。正因為如此,很多網游公司對網游家長監護工程并不熱心。
那么網游家長監護工程運轉以來,情況如何呢?“實話實說,很少有家長打電話過來。”這家北京網游公司的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到目前為止,該公司負責網游家長監護工程的客服人員也就接了幾個咨詢電話,并沒有實質性的動作。“其實,這也是幾方面原因造成的。”該負責人向記者分析,例如不同的網游有不同的客戶定位,“我們公司所有網游都是以18歲以上的群體為主要服務對象的,而這部分玩家很少出現網癮患者,因此我們的客服人員相對清閑就可以理解。但很多針對中小學生開發的網游,其客服人員應該會接到更多家長的電話”。
褒貶不一 非朝夕解決
網游家長監護工程一推出,就在業內引發了廣泛討論,各方意見褒貶不一。而更多的業內人士則把網游家長監護工程和之前推出的綠壩、網游實名制聯系在一起。甚至有業內人士擔憂,網游家長監護工程會不會成為第二個綠壩?然而無論如何,網游家長監護工程體現出來的一點值得業內關注,那就是青少年防沉迷系統建立的長久性與復雜性。“無論是網游實名制,還是家長監護工程,業內企業需要看到的是,國家堅持保護青少年健康游戲的宗旨是絕對不會變的。”玉軼表示,網游家長監護工程僅僅是青少年防沉迷系統中的一環,國家日后肯定還將為此推出一系列的政策。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綠壩也好,網游實名制也好,這些都是為保證網游產業能夠持久發展所必須付出的代價。”玉軼明確表示,“當然,國家通過細致的考慮,將推出的政策措施不斷完善,日趨細化,最終建立一套持久而高效率的網游政策體系,并且有完整的法律體系保證,會讓網游企業更有動力去執行貫徹,這是產業內外共同的期盼”。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