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獲悉,新修訂的《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管理辦法》由農業部正式發布,將于9月25日起正式實施。新《辦法》大幅提高了種子企業的注冊資本,并對企業固定資產提出明確要求。
分析人士指出,種子市場的準入門檻提高后,預計全國將有超過八成的種子生產經營企業面臨淘汰,這將促進企業兼并重組,有利于龍頭企業大幅提高市場份額。
大幅提高種業準入門檻
今年以來,國家對農作物種業尤為重視。4月18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首次明確種業的國家戰略地位,并提出要大幅提高市場準入門檻,支持大型企業通過并購、參股等方式進入農作物種業,鼓勵大型優勢種子企業整合農作物種業資源,其核心內容是推動種子企業兼并重組,并通過加強種業執法,保護企業的知識產權。
5月9日,國務院在湖南長沙召開全國現代農作物種業工作會議,全面部署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各項工作。
據了解,此次新《辦法》正是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和種業大會的一項重大舉措,將對我國種業發展起到實質性推動作用。
新《辦法》將經營雜交稻、雜交玉米種子企業的注冊資本由500萬元提高到3000萬元;進出口種子企業注冊資本由1000萬元提高到3000萬元;農業部發證的“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的注冊資本由3000萬元提高到1億元,還要求這些企業有固定的育種人員、育種機構和工作經費,有穩定的生產基地、健全的售后服務體系以及通過審定的品種等。
新《辦法》對企業的固定資產提出了明確要求。種子企業必須具有包括儀器設備、檢驗室面積、倉庫面積等在內的固定資產,其中,“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固定資產5000萬元以上,經營雜交稻、雜交玉米種子企業固定資產1000萬元以上,進出口種子企業固定資產1000萬元以上。這些規定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虛假注冊、抽逃注冊資金的現象。
業內人士指出,新《辦法》目的已經很明確,就是要通過大幅度提高種子市場的準入門檻,促進企業兼并重組,推動“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做大做強,改變我國種子企業多、小、弱的市場格局。
事實上,這一點在農業部籌建種業管理局上也可以體現。目前對全國種業管理的最高行政機構為農業部種植業司種業處,但記者日前從農業部了解到,種業管理局已經獲批成立,目前正在籌建之中。
業內人士指出,種業處升格為種業管理局,是國務院和有關部委落實種業國家戰略的重要一步,預計該機構設立后,相關扶持政策將加速落實,而種子行業的兼并重組無疑也將提速。
逾八成企業將被淘汰
據統計,目前全國持證種子經營企業8700多家,種子零售商超過10萬家。但國內注冊資本在3000萬元以上的種子企業僅有200多家,而擁有育繁推一體化的企業僅有95家,并且大部分企業沒有自主研發能力,88%的品種出自科研單位。
分析人士指出,在新《辦法》提高種子企業準入門檻后,預計全國將有80%以上的從事雜交種子生產經營的企業,將從市場退出,或者轉型成為大企業的銷售公司。此外,小種子公司退出后,“套牌”銷售等擾亂市場秩序的不法行為,也有望被有效遏制。而這些都將對龍頭公司大幅提高市場份額、實現盈利規模的擴大構成重大利好。
中信證券在報告中指出,經過3到5年的扶持與發展,我國種子行業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提高至1000億元左右,較2011年增長60%。市場容量提高后,也將進一步提升龍頭公司的市場空間。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