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不成熟
實際上,在谷歌TV推出之初,就有業者警告過搜索巨頭“要注重用戶的使用體驗,否則將疏遠潛在用戶”。不幸的是,他們的擔憂成了現實。
羅技高層坦承,銷售疲軟的“一個原因是谷歌TV并未達到理想的效果”。據外媒報道,不僅諸多電視臺封殺谷歌TV,Revue甚至不支持谷歌自建的第三方應用網店AndroidMarket。另外,許多消費者還抱怨,“谷歌TV平臺用起來太過復雜”。Revue的失敗還證明,“希望在智能電視這一新興領域以較高的價格獲得比較好的銷售成績的舉措并不合適”。
遭到詬病的還有蘋果智能電視AppleTV。雖然喬布斯早在2007年就將目光投向了智能電視領域,但與智能手機iPhone和平板電腦iPad取得的成績相比,AppleTV稱得上是慘淡無光,首款蘋果智能電視甚至一度被業界評為“最失敗的數碼產品之一”。第二款也被指責“內容不夠豐富,支持視頻格式少,操作復雜”,上市7個月銷量不足200萬臺,遠遜于Revue。
有分析指出,雖然蘋果和谷歌兩大巨頭已先后進軍,但智能電視市場整體發展仍處于初步階段。“不僅產品稀少,應用也只有屈指可數的幾種。”但數據顯示,2010年智能電視市場還是比上一年增長了124%,并且預計到2014年智能電視將占整個平板TV市場的54%。因此,谷歌和蘋果的未雨綢繆也就不難理解了。
與此同時,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看法。美國咨詢公司AltimeterGroup合伙人邁克爾·加藤伯格(MichaelGartenberg)認為,谷歌TV試圖改變用戶從Cox、Comcast等美國有線電視服務商那里獲得的數十年的電視收看體驗,但在目前的條件下很難實現。蘋果對旗下第三方網上應用商店AppStore近乎苛刻的審核機制、消費者體驗極差的iTunes,以及從硬件到軟件都絕對不兼容iOS以外的其他系統的“封閉原則”,也與智能電視倡導的互聯網“開放”精神背道而馳。
因此,邁克爾·加藤伯格指出:“盡管谷歌TV和蘋果AppleTV的做法不盡相同,但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產業鏈困局
相比國外智能電視發展的頻遭挫折,我國智能電視的發展看起來卻風生水起,2011年甚至被業界稱為智能電視元年。國內奧維咨詢發布的數據也預測,智能電視2011年總規模預計將達到329萬臺,并在未來3年內維持50%的增長速度,到2014年智能電視有望成為標配。
在此背景下,不僅彩電廠商TCL、海信、創維、康佳、長虹、海爾等先后推出“智能化”戰略和產品,IT界老大聯想也對智能電視市場虎視眈眈。
但這并不意味著國內智能電視的發展就順風順水。相反,國家有關方面對智能電視的態度也讓人摸不著頭腦。
7月中旬,國家廣電總局下發的一則內部通知,令形勢更加嚴峻。通知要求,“在沒有開放通過互聯網經機頂盒向電視機終端提供視聽節目服務的許可前,各持證網站不得與非法開展互聯網電視業務的公司開展合作”。
對此,行業人士指出,國家廣電總局的新政策意味著智能電視的產業鏈,將由現在的“終端廠商+內容平臺”變為“終端廠商+播放平臺+內容平臺”。“新一輪‘叫停令’的下發,或將導致當年彩電廠商在互聯網電視上鎩羽而歸的尷尬重新上演。”有分析人士表示。
最新消息顯示,蘋果將正式進軍智能電視領域,并已開始向LGDisplay采購55英寸彩電用液晶面板。一位分析師預言:“一旦蘋果智能電視正式上市,將使彩電市場格局發生很大的改變。”
“加強技術儲備、完善上下游產業鏈、積極跟進產業政策,爭取獲得更多國家相關部門的支持和認可是國內智能電視產業發展的當務之急。”上述分析師最后說。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