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下午尚德、英利、天合、阿特斯等17家中國光伏企業在上海聯合召開發布會,宣布將成立“光伏可持續發展聯盟”,并將應對美國太陽能電池產品“雙反”調查。
會上宣讀了光伏業應對美國反傾銷初裁的聲明,聲明稱,中國晶硅光伏電池在競爭中具有價格優勢,根本原因在于近年來光伏產業鏈在中國的集聚發展、中國光伏企業較高的管理水平、生產規模優勢及具有前瞻性的商業策略,與傾銷無關。
聲明稱,中國企業之所以被美國商務部裁定出較高的傾銷幅度,主要原因在于美國拒絕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對中國產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運作的事實視而不見,采用歧視的“替代國”價格進行不公平比較,從而人為認定中國企業存在傾銷,并毫無根據地確定了中國企業的傾銷幅度。
聲明譴責此次初裁決定是短視行為,是奧巴馬政府推行清潔及可再生能換政策的嚴重倒退。
而網易財經觀察,聲明中并沒有提到中國光伏業對美國針對中國光伏業的高額反傾銷稅率的具體措施,并無任何實質性的反制措施,從目前來看,僅表示將繼續抗辯和提供證明材料。
無錫尚德電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施正榮表示,雙反調查勞民傷財,最后結果也讓尚德非常失望。下周美國商務部將會繼續道尚德進行調查。施正榮同時表示,目前雙反裁決只是初裁,中國企業應當積極應訴。
對于部分企業為了規避反傾銷稅而選擇采用境外產電池,天合光能董事長兼CEO高紀凡表示,在海外代工生產必然會增加成本,而這最終會轉移到客戶。雙反之后,最大的受害者是美國。
阿特斯公司總裁兼CEO瞿曉鏵稱,中國光伏企業不提倡貿易戰,但是,如果“戰爭”打到了“家門口”,中國光伏企業也會拿起“武器”,捍衛自己的利益。他同時呼吁,希望全世界的光伏企業應當共同行動起來,盡力避免貿易戰。
會議同時宣布將成立“光伏可持續發展聯盟”,對于該聯盟是否會形成一個長期的聯盟,從而形成壟斷的質疑,施正榮回應稱,聯盟的成立是遵守國際法律法規的,其宗旨一是在產業的層次,二是在發電的層次。成立聯盟關鍵在于促進政府制定符合光伏發電的政策。施正榮稱,如果政府可以讓消費者與發電生產商直接交易,發電企業就可以和消費者簽訂長期合同。瞿曉鏵補充稱,成立聯盟的目的并非是為了壟斷,相反是為了打破壟斷。他認為,我國目前太陽能發電的規模還比較小。瞿曉鏵表示,聯盟希望政府可以允許太陽能企業發電的自發自用,同時也準許其平價上網。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