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薄-逃稅-財務造假-銀行不信任-不貸款-資金短缺-逃稅,對于眾多小微企業來說,這是一個宿命般的死局,而破解這個死局的唯一辦法,便是減稅。
阿里巴巴集團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22日發布的《中西部小微企業經營與融資現狀調研報告》稱,受訪企業有九成承認逃稅,中西部小微企業生存艱難,融資、減負需求迫切。
九成小微企有逃稅行為
“企業現在只能勉強維持運轉,擔心一停工,員工都走了。”4月中旬,成都某工程設備公司老板魯進喜(化名)在接受該專題調研走訪時說,經營困境令人頭痛,更令他苦惱的是,“企業已無利潤可言,但懸在企業頭頂的稅費卻絲毫未少。”
調查顯示,魯進喜的企業需要繳納生產性企業的所有稅費,再加上區域各種收費,計算下來,稅費支出占營業收入的15%以上。企業形勢如此之差,如果如實繳稅,魯進喜不僅無錢可賺,甚至要倒貼。
魯進喜因此選擇了逃稅。從去年開始,他不再要求原材料供應企業開具增值稅發票,因為按照業內慣例,開發票意味著他要為17%的增值稅“買單”。同樣,除了客戶特殊需要,他也很少為客戶開具增值稅發票,因為對方同樣要多付17%的增值稅開支。
在魯進喜看來,像他這樣的小企業逃稅還有一個重要理由。“其他企業都在逃稅,你不逃怎么和別人競爭”?
本次調研針對中西部1407家小微企業,涉及四川、重慶、陜西、湖南、湖北等省市,調研結果顯示,走訪的90%的小微企業有逃稅操作。
此前曾有媒體將此誤讀為“中西部九成小微企業逃稅”,昨日,調研方向《第一財經日報》澄清:“本次調研走訪的73家企業中,90%稱有逃稅操作。”
不逃稅便倒閉?
中西部小微企業為何要大面積逃稅?
根據調研結果:60.81%的小微企業認為,當前稅費負擔已對企業經營造成影響。33.57%的小微企業認為,當前稅費負擔已占到企業實際經營成本的10%以上,且這一數值還是躲避稅費后的數據。
調研發現,小微企業承擔的各種稅費中,增值稅、所得稅、城建稅、教育附加費最為普遍,其他由于行業、區域不同,小微企業還需承擔類似地方教育費、殘疾人就業金、工會經費等等稅費類目。如果全部繳納,則可能蠶食小微企業全部利潤,甚至出現小微企業在無利潤的情況下仍需倒貼稅費的局面。
這迫使不少小微企業想盡辦法躲避稅費。
調研稱,小微企業逃稅最普遍的手法是減少開具增值稅發票,大部分企業傾向于現金交易。
但并不是每項收費都能有手段躲避。調研發現,一些行政手段攤派的地方性收費,小微企業很難躲避或者不敢躲避。
同時,一些區域稅收體制的運作方式也增加了小微企業生存的壓力。尤其是將稅收包干或定量性指標,而不考慮目前實際經營狀況的做法。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微博)曾表示,“在小微企業稅收不降的情況下,如果不盡快改變現狀,90%的企業不偷稅漏稅肯定會倒閉。”
逃稅則無賬 無賬則無貸款
調查結果顯示:中西部小微企業近6個月開工率僅為2011年的六成,49.04%的小微企業近6個月的凈利潤出現下滑。72.92%的小微企業當前有融資需求,40.58%的小微企業因為企業自身資金不足而無力接單。
“小微企業生存狀況表明,改變已經刻不容緩。”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胡曉明稱。
本次調研開出的藥方是,減稅。
報告認為,小微企業已陷入“逃稅”與“融資”怪圈,唯有減稅方可破困——在小微企業群體中,“不逃稅就無法存活”的生存法則人盡皆知,然而,逃稅看似幫助小微企保住了部分盈利,但卻造成了企業財務缺失,導致無法建立真實征信,從而掐斷了在銀行融資的可能,斷了借錢的路。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