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京舉行的2012年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吸引了至少5000人參會。主辦方長城會稱,今年的參會人數再創歷史新高。
然而,與此同時,投資者對于移動互聯網的熱情卻似乎正在減退。
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多位業內人士均表達了類似的觀點:移動互聯網的第一輪投資高峰已經過去,早期的開發團隊也大都完成了融資。資本的退潮將對企業形成挑戰,并重塑產業格局。
進入沉寂期
著名投資人巴菲特有一句名言,只有當潮水退去的時候,才知道是誰在裸泳。
對于喜歡炒概念、“拼”風險投資(VC)的互聯網行業,這句話顯得格外合適。無論是上世紀90年代末互聯網泡沫的破滅,還是前段時間團購網站的倒閉潮,也都是這一觀點的佐證當企業無法形成商業模式閉環、不能自己造血,一旦投資者熱情減退,企業將面臨嚴峻的生存考驗。
移動互聯網領域也正在上演類似的一幕。
據清科研究中心統計,2012年一季度僅有6起移動互聯網領域的投資,相比去年同期的14起有大幅下降。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師張亞男表示,2011年是移動互聯網投資比較熱的一年,大批創業團隊拿到融資。但由于大部分移動客戶端產品盈利困難,并沒有之前預想的那么樂觀,再加上騰訊等大型互聯網企業開始發力,擠壓中小創業團隊的生存空間,因此,今年以來這一領域的融資明顯下降。
在本屆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記者也聽到了一些投資者反思的聲音。
華興資本創始人包凡稱,移動互聯網發展過熱,明年開始會進入到一個沉寂期。“我覺得移動互聯網真正起來是在2014年或者2015年。” 易觀國際分析師孫培林也認同泡沫的存在。
他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人們對移動互聯網市場的預期,到進入該領域的人數,再到產品的估值,都不同程度存在泡沫。
而據易觀國際統計,目前移動互聯網市場現金流九成以上來自VC,龐大的用戶數和流量并未有效地轉化為“真金白銀”。
不過中投顧問IT行業研究員王寧遠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移動互聯網發展前期必然會遇到技術研發等需要大量資金扶持的問題,因此需要VC、私募股權投資(PE)進行注資的情況在所難免。
孫培林也表示,從移動互聯網所處的發展階段來看,不得不依靠VC,因此,也必然會面臨這樣或那樣的風險。“這個市場的初期一直在輸血,如果有一天不輸血了,企業能夠扛過這一階段,找到將流量和用戶變現的商業模式,從而自己造血的話,那么剩下的就不是問題了。”
創業者的考驗
正如此前在團購領域發生過的事情一樣,資本對移動互聯網熱情的降低,必然會對企業自我造血的能力形成挑戰,并重塑市場格局。 “從小米手機這樣的終端,到手機操作系統和應用商店這樣的平臺,再到開發者,移動互聯網的每一個環節都要依靠VC的投入,所以一旦VC的力度變弱,每個環節都會多多少少受到影響。”孫培林說。
那么,面對這樣的現狀,移動互聯網的創業者該如何應對呢?
包凡強調,團隊要適應環境,并不斷作出改變。“市場在不斷地變化,商業模式也在不斷地變化,你今天做的事情和以后實現的事情可能風馬牛不相及,所以重要的是要很快調整方向。”
此外,當競爭日趨激烈,資本日益挑剔之時,苦練內功也是創業者的不二法門。
孫培林表示,對于創業者而言,不管是否存在泡沫,重要的還是做好自己的產品。“在中國,很多創業者采取的是微創新的模式,但微創新不是長久之路,創業者還是應該有自己獨特的創新。”
王寧遠也表示,創業者需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增強風險抵御能力,以保持競爭優勢。
而對于移動互聯網領域的投資者,王寧遠建議對發展潛力大的環節重點關注,例如移動軟件的研發和創新等,因此在選擇公司時要考慮公司的成長性和研發能力。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