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即戰爭
查立是一名創業者和硅谷的天使投資人,在早期創投領域有多年經驗。1997年,他便開始接觸天使投資。2000年,查立跟軟銀成立過中國早期的創業孵化機構Idea Factory,孵化過中國最早的搜索引擎、在線學習、在線音樂和手機游戲等公司。
10年前,國內并沒有太多孵化器,但Idea Factory最終也未能持久。之后的幾年,查立一直以“喜馬拉雅山熊”為筆名分享創業經驗和心得,后來這些博客內容結成集子,出版成《給你1個億》一書。當意識到資金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之后,他又成立乾龍創投,這是一只早期的新技術風險基金。
這次是查立的《給你1個億》的再版。他身穿軍裝出現發布會上,似乎有一種“創業即是戰爭”的感覺。查立在隨后的主題演講上說,“創業公司遲早要到市場上去競爭,應該早點兒養成習慣,越早進入戰場越好。所以我們不叫孵化器,而叫創業營,是一個兵營。”
“4P”創業經
作為一個資深的天使投資人,查立不同意廣撒網多撈魚的理論。查立說,我特別不同意說投十個成一個的觀點,這不符合概率。砸十家,九家是爛公司,一家是好公司的成功概率高?還是投9家相當不錯的公司,其中有一家很牛的成功概率高?
查立認為好的項目都有共性,這就是他的“4P”理論。第一個P,是people,指的是創業者的素質。查立表示,創業者需要具備實干、激情、積極、誠信的品質。“對創業者來說,最重要的特征是要去‘做’,而非空想。”查立這樣解釋創業者與非創業者的不同。
第二個P是Products,也就是產品,有潛力和價值的產品;第三個P是Potential,就是企業潛在的價值、潛力。第四個P是Prediction,也就是能不能被預測。他還表示,創業歸根究底是為了賺錢,所以創業公司要重視錢。
查立說,創業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現在的技術和人才環境也要遠遠優于10年前,是一個創業的好時機。
中美最大的不同是缺乏天使投資
在談到中美兩國的投資環境時,查立表示,中國目前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多數集中在資本和文化兩個層面上。
第一個是資本環境的問題。查立認為,中國與美國的資本環境相對比,最缺乏的是天使投資。據他介紹,美國的天使投資資金總量與VC投資的資金總量幾乎相等,但是天使投資的創業公司數量則是VC投資的創業公司數量的10倍以上。而中國則嚴重缺乏天使投資和首次創業成功的創業者,這樣導致中國在天使投資供給量和天使投資人上嚴重缺乏。
第二個是文化環境的問題。查立表示,中國大的文化環境是一種老人文化,這種文化尊重老人,但是看不起年輕人,而且對失敗的容忍度也比較低,這樣不利于創業。
查立還表示,現在特別喜歡看大學生創業,因為大學生創業不涉及復雜的商業模式,特點是簡單直接解決問題。查立說,在此前的一次大會上,所有創業參賽者中,一個大學生講的最好、最清楚,這代表了一股新的力量。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