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Facebook 股票上市的第一天的情況可謂驚濤駭浪,股價多次觸及其發行價 38 美元。但在股票承銷團的努力下,Facebook 終于以 38.23 美元收盤。其中,最大的功臣莫過于主承銷商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其使用了綠鞋機制(Greenshoe),在最后 20 分鐘的交易時間中動用近 20 億美元資金在市場上購入 Facebook 股票,從而避免了后者股票第一天上市就跌破發行價38美元。
作為股票成功上市的功臣,承銷團也獲得了豐厚的報酬。其中,主承銷商摩根士丹利獲得了 Facebook 這次 IPO 中 38%,約為6700 萬美元的承銷費。不過這份“功”和“名”來之不易,尤其是在我們了解大摩跟高盛為了爭奪 Facebook 主承銷商進行的斗爭之后。十天前,鮮見深度報道的 Business Insider 花了一個多月時間采訪相關人物,寫了一篇很長很長的報道,來揭露這場斗爭的內幕。
戰前局勢:大摩風頭正勁
這次 Facebook 的 IPO 中,承銷商一共有 33 家,其中主承銷商是摩根斯坦利,另外的主要承銷商還包括摩根大通、高盛(Goldman Sachs)、美林和巴克萊銀行(Barclays)。而整個硅谷都明白,現在大型的科技公司上市,主承銷商只有兩個選擇:摩根士丹利或者高盛,他們在最近數十年的科技公司 IPO 中建立了一些對自己有利的行規,并樹立了威望。高盛是微軟、雅虎、eBay 的 IPO 主承銷商,而摩根士丹利則是 Google、LinkedIn、Zynga 的 IPO 主承銷商。
近幾年,摩根士丹利的風頭蓋過了高盛。在最近一次大型社交網站 LinkedIn 的 IPO 主承銷商資格爭奪中,就能體現這點。高盛在此期間犯了三個決策性錯誤。首先,摩根斯坦利的代表 Michael Grimes 是其整個公司的技術團隊主管,而高盛的代表 Scott Stanford 只是高盛全球互聯網團隊的主管,兩者職務級別上的差距讓 LinkedIn 感覺摩根斯坦利對自己更重視。其次,Scott 選擇了向 LinkedIn 的創始人下功夫,而不是更有決定權的 CEO 和 CFO。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Michael 和他的團隊早在 LinkedIn 有意上市一年多前就免費幫助其分析業務狀況和改善財務運作,雙方建立了良好的關系,高盛作為后來者,已經沒有了爭取的機會。
在意識到在科技公司 IPO 的市場中劣勢明顯后,高盛做出了積極的轉變。他們派出了自己的秘密武器:科技通訊及媒體團隊的聯席主管 Anthony Noto,他與高盛在硅谷的總負責人 George Lee 一同主持當地的工作。Noto 是一名互聯網分析家,曾擔任 NFL 的財務總監。與摩根斯坦利的 Michael Grimes 相比,Noto 在研究分析和財務總監工作經驗方面的優勢,他更能夠站在投資者的角度出發去想問題,幫助需要 IPO 的公司更好地推銷他們的股票。雖然已經挽救不了公司在 LinkedIn IPO 上的頹勢,但通過削弱 Scott 的職權,Noto 帶領自己的團隊為高盛在科技公司 IPO 市場上收復了一些失地。高盛在 Zynga 和 Groupon 的 IPO 中都成為了聯合主承銷商,在 Yelp 的 IPO 中更是大獲全勝,成為了主承銷商。這些改變也讓高盛在競爭成為 Facebook IPO 主承銷商的對弈中取得了資格。
正式開戰,媒體成了幫兇
各大投行的戰斗從 Mark Zuckerberg 全程委托 Facebook 的CFO,David Ebersman 負責挑選 IPO 的主承銷商開始。
為了討好 Facebook ,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的出盡法寶讓自己在其高層人員前多露面。如在2010年的秋季,Facebook 的 COO,Sheryl Sandberg 在舊金山為柬埔寨的女性權利保護倡導者 Somaly Mam 組織了一場籌款活動,高盛的 George Lee 和近幾年,摩根士丹利的風頭蓋過了高盛。的 Michael Grimes 成為了兩名最大的贊助者。在之后的一段時間里,高盛都步步為營地做好了與摩根斯坦利的競爭,高盛的 CEO,Lloyd Blankfein 也曾多次到了硅谷與 Facebook 的高層會面。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