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最終,高盛還是下錯了棋。
2011 年 1 月,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來自華爾街著名評論員 Andrew Ross Sorkin 的一篇報告。報告揭露了高盛將向 Facebook 直接投資 4.5億美元,以換取的股票份額計算,高盛對 Facebook 當時的估值已經高達500億美元。除此之外,報告還指出,高盛將向他們的客戶一個針對 Facebook 的價值 15 億美元的私人投資計劃。當時的高盛正努力從金融海嘯的消極影響中走出來,這次的投資不僅讓公司看到了曙光,更讓人們確信高盛將確定成為 Facebook 上市的主承銷商。
但好景不長,Sorkin 的報告讓本來還處于秘密階段的交易沐浴在了陽光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這次交易進行了調查,根據 SEC 的規定,股東超過 499 人或者資產規模超過1000萬美元的公司需要公開披露其Cye業績信息,高盛的投資計劃相信能將幫助 Facebook 不觸發以上規定的情況下募集資金,這只能在低調進行的情況下實現。交易被曝光后,高盛為了規避 SEC 的監管,迅速向其美國客戶發出公告,宣布這項交易不面向美國國內的客戶。這讓高盛兩邊都不討好,美國客戶們失去了一個絕佳的投資機會,同時也使 Facebook 失去了引入美國優質投資者的機會,讓高盛和 Facebook 的關系出現了裂縫。
而關于這次交易的秘密信息究竟是怎么被泄露出去的呢?當高盛和 Facebook 的交易順利進行時,Facebook 的 CFO,David Ebersman 按照慣例告知了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這項交易的內容,兩家公司當然會感到自己在這項交易中被拋棄了。根據紐約時報內部職員的透露,消息的泄露很可能是因為一些高盛的較低級別經理向太多人談及交易對他們的好處所致,但按照常理推測,兩家投行都極有可能向紐約時報爆料。
錯誤要總結,但戰斗還要繼續。在過去的兩年里,Facebook 的 CFO,David Ebersman 與華爾街的各大投資銀行都保持了密切的聯系,他會不時向對方釋放信號,透露想改變各家投資銀行在 Facebook 的 IPO 中的承銷份額,來看觀察各家公司的應對方法。各家投資銀行也沒閑著,他們甚至動用了關系,向 Sheryi Sandberg 的丈夫獻媚,只為了讓其在 Sandberg 前美言幾句。
尷尬的結果:高盛竟被摩根大通擠下
最終,Ebersman 沒有使用傳統的選擇主承銷商的一貫做法。他自己起草了完整的 Facebook 上市招股書,自己決定各家投資銀行在這次 IPO 中擔任的角色,最后,他把決定提交給了Mark Zuckerberg 和 Sheryl Sandberg,并獲得通過。不出意料,摩根士丹利獲得了最終的勝利,但高盛竟然被認為不善于進行科技公司 IPO 的摩根大通擠到了承銷商的第三位。
雖然高盛在這次主承銷商資格爭奪的戰斗中被打敗了。但他們之前在 Facebook 中的投資將帶來 5 億美元以上的回報,也為他們的海外客戶賺取了約 10 億美元的收益,加上一千多萬美元的股票承銷費收入,在這次的 IPO 中他們不會有太多的抱怨。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