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首都華盛頓國會山,2012年9月13日舉行了一次罕見的公開聽證會。來自中國的兩家科技公司高管在會上接受議員質詢。華為和中興,它們在全球范圍內相互搏殺,終于有了一次成為“戰友”的機會。在此之前,美國國會一直懷疑它們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為此進行了10個月的調查。會上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密西根州的共和黨議員羅杰斯(Mike Rogers)說:“我們收到報告,這兩家公司出售的產品存在后門,或者可以原因不明地發出信號!
另一場較量充滿戲劇化,中國工程機械龍頭企業三一集團準備起訴美國總統奧巴馬,詳情不贅述,9月底,奧巴馬以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為由,簽發行政命令,并通過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要求三一在美投資的一個風電項目停建、撤離、撤資。三一集團在一個沉悶的產業卻以鋒芒必露著稱,這次一怒之下向美國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地方分區法院遞交訴狀,把奧巴馬追加為被告,并向法院遞交要求加快審理此案的動議。
不僅是初入美國的三一,國際化老兵魯冠球也有些郁悶。8月,鋰離子電池盒能量存儲系統的電池巨頭A123系統公司與萬向集團達成非約束性戰略投資意向書,根據此意向書,萬向將向A123提供4.65億美元融資。消息公布后,美國南達科他州議員John Thune和愛荷華州議員Chuck Grassley向能源部長朱棣文致函,認為美國納稅人數十億美元資金通過汽車行業恢復法案流向海外企業,朱棣文也公開表態,認為奧巴馬政府不應將政府資金和敏感的技術轉移到中國公司。10月16日,A123宣布向美國特拉華州破產法院遞交破產保護申請,并表示零部件供應商江森自控有意收購其汽車電池業務。(注:有關萬象集團國際化,本刊曾做出過報道,詳情請點擊:萬象:“阿甘”正傳)
7年前,在《世界是平的》一書中,托馬斯·弗里德曼 (Thomas L .Friedman)勾勒了一幅全球化圖景:全世界資本、技術和信息超越國界組合在一起,形成單一的全球市場;國家的圍墻被打破,世界變成了一個小小的村落。在這本書出版前后就傳出消息,IBM將自己引以為豪的PC業務出售給了一家當時看起來平淡無奇的中國電腦廠商聯想,這似乎為預言加上了一個生動的注腳。
弗里德曼對了一半,技術能超越國界,技術的擁有者卻不能,地球依然是圓的,站在美國與中國,看到是不同的地平線。
糾結
針對華為、中興的聽證會召開當晚,一名知名科技博客的博主看完新聞后在Twitter上寫道:“手機不明原因發出信號?這明顯是軟件缺陷。中國人靠這個來威脅美國國家安全?這個結論太荒唐了。國會的人都是大傻瓜!”這句結尾是5個大大的驚嘆號。該博主另一個身份是硅谷的一名工程師。
華為早已將觸角延伸到世界科技的心臟—美國硅谷。它在美國全資子公司FutureWei的研發中心坐落在硅谷重鎮圣克拉拉(Santa Clara)。多年以來,這個研發中心作為華為技術交流前哨,為公司新產品開發貢獻頗多。2012年2月,華為宣布將投資36億美元用來擴建該研發中心,這暗示其努力能成為一家硅谷公司。
除了華為,中國其它著名科技公司如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新浪也都在硅谷設有分公司或者辦事處。它們從硅谷尋找源源不斷的技術與創意,再將之帶回中國。
不只中國需要硅谷,硅谷也同樣需要中國,華為研發中心旁就是著名的101號高速公路(Hwy 101),這條高速路貫穿整個硅谷,幾乎所有著名公司都坐落在它兩旁。與華為研發中心相隔1.5英里,位于101另一側的是大名鼎鼎的英特爾。
英特爾也是最早進入中國的美國高科技公司。早在1985年它就在北京設立辦事處,目前在中國已有超過6000名員工。2007年英特爾還投資25億美元在中國大連建造了其在亞洲的首個芯片工廠,如今中國已成為英特爾最大的海外市場。華為中興事件發酵前不久,英特爾CEO歐德寧(Paul S. Otellinii)還宣布“中國數據中心市場過去5年增長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5倍,目前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的服務器市場。”
若想真正擺脫中國電信設備商恐怕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英國某咨詢業人士曾表示,問題并不在于華為,而是中國在信息技術零部件制造領域的整體主導地位。如今沒有一家美國公司能夠用美國制造的零部件建設一個第四代移動通信(4G)網絡,即使像思科(CISCO)這樣為美國政府建造很多系統的公司,也要從中國采購零部件。自從2007年起,思科公司已經累計在中國購買了160億美元的設備,其中不乏光模塊、交換機等核心設備。
即使互相依靠,美國市場依然是華為的噩夢,它一次次無功而返。
2008年,華為與貝恩資本聯合收購3com,卻因美國議員擔心華為找到攻擊美國電信系統的方法而被迫放棄;2010年美國最大移動運營商之一的Sprint發起網絡升級招標,華為提供了最優解決方案卻遭到8名共和黨參議員阻撓而競標失敗;去年,華為再次被迫撤銷收購3Leaf的計劃,原因是美國外資審議委員會(CFIUS)要求華為剝離部分交易資產。2011年華為在美國銷售額僅為13億美元,而它在全球銷售額為324億美元。
美國官方多次強調,對華為另眼看待是因為其管理結構與歷史,同中國政府有著理不清的關系。這種態度中蘊含了曠日持久的不信任,同為電信設備制造商,三星與韓國政府,阿爾卡特朗訊與法國政府的密切關系毫不掩飾,卻極少受到美國官方的阻撓與調查。
在上個季度中,華為花費了35萬美元聘請了7家游說公司,包括任正非在內的公司高層也積極配合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調查,但在10月8日,國會聽證會結束不到一個月,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終于完成了為期11個月的調查,發布了長達52頁的調查報告。該報告分別羅列了十數條對兩家公司的不利指控,認定華為和中興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建議美國政府禁止這兩家公司獲得美國敏感系統的接入權,禁止其收購美國資產;并避免使用其設備。調查報告發布后不到一小時,華為立刻發表回應聲明,稱該報告充滿了傳聞,且未能提供明確的信息來證明委員會的擔憂是合理的;它沒有像三一一樣起訴奧巴馬,卻也在明顯克制自己的怒火。
“千萬別想要筑墻”,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書中警告,而又在一篇名為《美利堅真正的夢之隊》的文章中一針見血指出:“在今天這個關聯世界里,最重要的經濟競爭不再是國與國之間的。它其實是在你自己和你的愿景及想象力之間。”“今天的世界,差不多所有東西都在變成日用品一般,除了想象力,除了能迸發新思想的能力(the ability to spark new ideas)。”他認為,“美國可以把任何產品包括電腦芯片、汽車飛機甚至武器都交給別的國家代工,而自己只要保留一樣—那就是腦中能源源不斷迸發出新想法的創造者!
這種聲音在地緣政治與貿易保護的堅墻上重重地彈回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