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規劃進入編制起草階段 轉型成關鍵詞 進入11月,國家有關部委、地方各省區市為“十二五”期間發展的規劃準備工作密集啟動。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涉及到能源發展、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央企科技發展,以及工業、通信和信息化等具體領域的發展規劃研究工作已經啟動。而上海、浙江、江蘇、遼寧等國內主要省、市也已經開始針對各地實際發展情況,陸續啟動“十二五”規劃編制的前期工作。
根據以往我國規劃編制工作所包括的前期研究、編制起草、論證銜接、審批發布四個階段,“十二五”規劃制定工作已經大體進入第二階段。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秘書長楊偉民在14日舉行中外跨國公司CEO圓桌會議上表示,雖然國際環境、經濟格局、經濟結構將會怎樣變化目前還難以判斷清楚,但無論世界經濟如何調整和變化,中國決心對自身經濟結構進行重大調整已成共識。
近日,國資委下發通知,組織開展“十二五”央企科技發展規劃編制工作,要求中央企業以加快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為主線,培育戰略性新型產業。而工信部在“十二五”規劃編制當中,也提出了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促進工業由大變強的總體原則。
與此同時,“轉型”已經成為地方“十二五”的關鍵詞。
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韓正在11月11日舉行的上海市“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會議上強調,編制“十二五”規劃,要把握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階段目標和突破口。
浙江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陳敏爾在11月12日舉行的浙江省“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也明確提出了要準確把握創新創業、轉型轉軌的要求。將轉型轉軌作為下一階段的發展主線。科學確定發展目標,設置一套既規范可行、又合理可靠的指標體系。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包括可持續發展、經濟結構調整等一系列深層次矛盾也變得日趨尖銳。“十二五”期間作為我國向小康社會邁進的關鍵時期,如何對我國經濟結構進行調整、如何加強自主創新能力等已經是擺在國家和地方政府面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