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億浙江游資欲抄底迪拜
位于沙漠之中,總高828米的迪拜塔(哈利法塔),在北京時間1月5日凌晨舉行了竣工典禮。迪拜塔外形如同一個針筒。在不少人看來,對尚未擺脫危機影響的迪拜而言,迪拜塔被視為一劑強心針。那么,對四處尋找商機的溫商而言,是否也意味著投資機會的來臨,溫商投資迪拜的空間到底有多大?
“別人恐懼,我們貪婪。”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對記者說,春節后他打算帶一個大團去迪拜瞅瞅“世界第一高樓”。消息剛散布出去,報名的已經超過20人。
杭州海外旅游有限公司出境中心的金嵐說,迪拜債務危機并未影響到當地的旅游業,反倒在無形中增加了它的知名度。春節期間的迪拜高標準奢華之旅,六、七、八星級酒店各住一晚的售價高達37000元,目前已經售完。
一名溫州商人告訴記者,2月份將是迪拜交房高峰期,普通公寓、店鋪等應有投資機會。
3折的“世界第一高樓”
亞洲商務衛視(原為阿拉迪爾衛視,系阿聯酋迪拜媒體城下屬的一家衛星電視臺,2006年由溫州商人王偉勝斥資購買更名為“亞洲商務衛視”)董事長王偉勝表示:20多人,都已經在辦簽證了,預計春節前就會出發。這些人來自各行各業,此行目的一方面是實地看看迪拜塔的情況,另一方面是到迪拜尋找商機。”同時,王偉勝還透露,跟他聯系的還有兩批人,其中一批由數十名企業家組成。
王偉勝的說法,得到了迪拜中國城房地產交易中心營銷總裁胡衛東的證實。胡衛東稱,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到現在,國內不斷有人打電話咨詢迪拜塔的出售情況,其中有很多是溫州人。“很多溫州客戶都有非常強的購買意愿,他們基本上是抱著抄底的想法。”
據了解,受迪拜危機的影響,現在不是迪拜塔銷售最緊俏的時候,價格起伏也較大。目前,市場均價是人民幣6萬元/平方米,2004年剛開始期房是5.8萬元/平方米,2008年上半年是14萬元/平方米,最貴時曾達到20萬元/平方米。
“這段時間,迪拜房產價格下跌了,溫州商人覺得這個時候去抄底比較好。”王偉勝說,從做生意的角度看,迪拜塔價格最高位的時候根本沒有中國人敢去買,現在價格回落這么多,投資價值很大。
對此,迪拜溫州商會會長陳志遠也持有同樣的看法。“因為迪拜危機的影響,房產降幅將近一半,對于很多投資者來說,非常有吸引力。”陳志遠說,今年2月份將是迪拜交房高峰期,普通公寓、店鋪等都蘊藏挺多機會,債務危機的爆發正好給溫商提供了一個逢低進貨的機會。
不過在陳志遠看來,盡管投資空間大,溫商一定要理性對待,把握好機會,控制好額度,可以抱團和當地的房地產開發商合作。“大家都看好迪拜,相信迪拜很快就能恢復,樓市能恢復。”
蜂擁前往迪拜的,大多不是觀光客。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到現在,陸續有不少中國人打來電話咨詢迪拜塔的出售情況。”胡衛東說,這些咨詢的人里面,2/3是浙江人,不少都是抱著抄底的心態。
胡衛東說,這幢“全球第一高樓”中的房子從2004年開盤起,轉了四五次手后,價格幾乎回落到開盤時水平(6萬元/平方米,相當于最高價位3折),第一批業主大都賺了錢。
但也有高價接盤被套牢者。溫州中意鞋服有限公司董事長詹崇樓坦言,他就是迪拜主權債務危機波及樓市的一個受害者。他們家原計劃到迪拜塔的新房中過春節,但房子延期交付,入住時間成了未知數。
據了解,有幾位溫州平陽人在十多萬元/平方米的價位買了“迪拜塔”住宅,由于當前價格又回落到7萬左右,同樣被套牢了。
去年底,迪拜填海建造的“上海島”島主胡賓也回到了國內。2007年,這個溫州文成人以2800萬美元價格購得此島,均價不足1000美元/平方米。其別墅區項目至今尚未建成,而鄰近的阿聯酋“愛爾蘭島”的房價每平方米已突破一萬美元。
在去年11月迪拜債務危機前,胡賓就敏感意識到金融風暴可能對“人工島”造成沖擊,他早早“離島”上岸,返回國內。
據溫州媒體報道,溫州民間投資迪拜樓市被套的資金達30多億元人民幣,這并不包括在迪拜經商的溫州人購買的自住房的縮水資金。
然而,更多浙江投資客趨之若鶩。胡衛東說,不少浙商都向他表達了強烈的購買意愿,“有個溫州瑞安的商人想買50平方米的酒店式公寓,還有些想買1000萬~2000萬元人民幣價位的寫字樓,但總體來看住宅的投資傾向更大些。”
不過阿聯酋溫州商會會長陳志遠表示,盡管不少浙商對迪拜塔表示出濃厚興趣,但到目前為止還沒聽說已有人買下的。
“擊鼓傳花”有賺有虧
“就算迪拜石油資源枯竭,都不可怕。”胡衛東說,去年11月迪拜債務危機引發了全球金融市場震蕩,但這并不表明迪拜宏觀經濟崩盤。
2000年起,受石油儲量萎縮的影響,迪拜決定用15年時間打造成新的世界經濟和金融中心。為此,迪拜制定了大量的優惠政策,例如取消所得稅、消費稅和外匯管制;實行4%的低稅率關稅;允許外國人購買永久性不動產等。到2003年,迪拜旅游業的收入首次超越石油收入,占GDP的10%以上。
近年來,迪拜利用全球熱錢推進3000億美元的基建項目,一度被稱為中東石油經濟轉型的范例。而據亞洲商務衛視調查,約有15萬浙商在迪拜,投資總額已逾500億元人民幣。
對于浙商在迪拜炒房資產縮水20億的說法,王偉勝表示懷疑。他說,迪拜樓市類似國內“炒樓花”,買家付5%的首付就能買下整幢樓,隨著接力棒的傳遞逐漸上升到10%和15%。假如一棟樓價值200萬,真正套牢的不過5%-10%。
商務衛視總裁高度建議,投資者以1000萬元以下的額度為主,這個價格可以買三四套普通公寓。“大額投資可以抱團和當地的房地產開發商談,哪怕降兩三個百分點也賺了。”
“我們不會受太大影響。”陳志遠跟記者說。迪拜是浙江貿易中轉地,金融危機以來浙江商品一直保持了兩位數以上的增長,浙商在當地各項投資運營都很正常。
浙江省商務廳外經處處長張曙明告訴記者,在2008年浙江境外工程承包總量中,阿聯酋位居第二,工程業務量達到1.4億美元,主要集中在大興土木的迪拜。最近,還有一些浙江企業籌備到迪拜投資建廠。
張曙明認為,浙江民企防范風險的意識和能力都比較強,這些項目不會受到債務危機的嚴重影響。
不僅僅是“炒樓花”
“迪拜債務危機”以及迪拜塔落成儀式,幾乎成了當前浙江民間資本流向的風向標。
本報從浙江省商務廳獲悉,預計2009年浙江境外投資中方投資額有望達到11.5億美元。截至去年10月底,浙江經審批和核準的境外企業和機構共計3830家,浙江企業“走出去”的“腳印”已遍布全球129個國家和地區。
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是,上述官方數據并不能反映浙江資本及浙江人資本在海外投資的真實狀況。
“我這里還有很多預訂的支票,但都沒去兌現。”胡賓難忘在2007年12月第二十二屆上海房地產展示交易會上,“上海島”紙上藍圖時所遭遇的瘋狂。宣傳資料上“每平方米1萬美元,在迪拜世界島落戶”的提法,令所有人心動不已。
“大批量資金的快進快出,如果缺乏嚴格監管,容易造成市場的大起大落。”浙江外匯管理局相關人士分析認為,而且,迪拜經濟基本依靠外資支撐,熱錢來去的便捷性同樣會令產業快速復蘇。
“哪個領域有利益,浙商就會把錢投向哪里。”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周德文說,當以溫商為主的浙江煤商在國內煤業變局中遇阻后,5000億“熱錢”正在四處尋找新的商機。
就在阿聯酋阿基曼,一家中資機構興建占地20多萬平方米、共13個場館的“中國商品采購中心”,總投資6億元人民幣,可容納1141家商戶,預計今年5月建成。該項目距離迪拜中心約20多分鐘路程,現有上百家國內企業達成入駐意向,其中浙江企業就有50多家。
浙江社科院研究員谷迎春指出,國家應該從戰略高度重視民間投資的出路尤其是境外投資問題,構建民間資本在全球投資的安全保護和信息交換體系。同時,國家應該盡快建立針對民間資本安全和保護的相關法律體系,為中資參與全球競爭提供信息、技術、法律等支持。
據悉,浙江省政府經濟技術協作辦公室、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等部門已經明確表示,將進一步加強國內外浙江商會等民間組織機構、社團的建設,加強對浙江商人投資政策與市場信息的溝通與共享,理性引導浙商“跳出浙江發展浙江”,“跳出浙江反哺浙江”。
|